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周年。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這一理念已經成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努力將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是高等教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當前,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是育人體系不夠完善,生態知識、生態能力和生態價值培養缺乏系統設計和一體化實施。二是政產學研多主體協同不夠,高校各部門之間存在條塊分割,制度體系耦合不足。三是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多維度評價缺乏方法創新,量綱多元難以標準化,培養成效不易監測。針對上述問題,高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生態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創新育人理念,耦合聯動構建生態育人“大課堂”。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單純依靠課堂教學,而是要構建一二三課堂聯動的育人“大課堂”,將生態文明理念全方位、多層次地融入育人的各個環節。首先,深化學生生態認知。探索建設生態特色專業,構建生態課程體系,努力實現第一課堂學習生態知識、第二課堂開展生態研究、第三課堂實施生態實踐,實現生態“知識鏈”縱向貫通、橫向拓展。其次,提升學生生態能力。第一課堂通過開設生態類通識課、專業選修課等強化基礎技能訓練,第二課堂通過創建生態社團、打造生態文化品牌等提升生態綜合技能,第三課堂通過參與生態類科研項目、開展生態學術研究等增強生態實戰能力。再次,升華學生生態情懷。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融入一二三課堂全鏈條,第一課堂開展案例教學,第二課堂開展特色活動,第三課堂參與實習實踐,形成“知信行”一體化育人閉環,全方位增強學生的生態情懷。
優化培養模式,系統集成打造生態育人“共同體”。首先,強化縱橫聯動,構建育人組織體系,成立生態文明教育機構,推進生態文明教育行動,設立跨專業、跨學科的協同育人模式。其次,強化激勵約束,建立育人制度保障,將生態文明教育全覆蓋融入課程育人大綱,積極探索生態類課程學分,將生態教育成效納入教師業績考核和學生評獎評優。再次,強化虛實融合,打造生態教育的真實場景,創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共建政產學研生態實踐基地,開發虛擬仿真平臺,鏈接理論教學與復雜實踐的生態教育場景。最后,強化多元主體,激活協同育人動能,建立校內校外專兼結合的生態育人隊伍,同時加強專任教師、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相互配合,大力培養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名師,全面提升教職員工生態育人能力,將生態理念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
完善評價方式,數字賦能共繪生態育人“成績單”。首先,系統設計。通過生態知識、生態意識與生態行為等維度構建“大模型”,數據采集覆蓋育人全過程全鏈條,體現“知信行”有機統一,一二三課堂聯動。其次,制定標準。積極探索實施生態學分、生態計費,制定定量定性結合的生態育人評價指標,從思想素養、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維度設立生態育人評價標準。再次,實時更新。把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成效有機融入學生的管理系統,進行智能分析、考核評價與實時跟蹤,實現生態教育成效評價的可視化,及時表彰生態文明教育各類先進典型,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更多大學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和推動者,努力成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守護者。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項目“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研究”[項目編號:BIA230169]、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項目“生態育人理念浸潤式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KT2024399])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19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