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開展“智能會計實踐與能力提升項目”活動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會計行業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拓展和重塑。面對行業變革與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扎根行業、服務地方、引領創新”為使命,通過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搭建實踐生態、升級培養體系,走出一條數智會計人才培養特色之路。
錨定產業,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共建現代產業學院
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主動作為,把握機遇,促進學科交叉融合。2022年,獲批“智能會計”第二輪重慶市“人工智能+”學科群,與學校人工智能學院聯合建設。與學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合作建立跨學院、跨學科導師組,建成近200名行(企)業專家的校外導師隊伍,推進“數—業—財”跨界培養。
學院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主動對接國家和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2025年2月,學院獲批智能會計重慶市現代產業學院。依托學校、地方政府部門(重慶市財政部門等)、行業協會(注冊會計師協會等)和企業群體(重慶市機電集團等)“四維”主體,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8條路徑,建成“一示范、兩中心、三平臺”。“一示范”是指智能會計人才培養示范性實體,“兩中心”是指數智會計人才創新創業中心、RPA財務與審計機器人研發中心,“三平臺”是指數據資產共享服務平臺、智能會計成果轉化應用平臺、“會計+”專業群協同創新平臺。立足西南、面向全國,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智能會計產業學院,助力全國智能會計應用創新和新文科發展。
近日,學院與重慶市江北區政府部門簽署“共建智能會計現代產業學院合作協議”。學院將入駐江北嘴會計產業園,開展場景化教學和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實踐,助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特色會計產業集群,促進現代會計產業高質量發展。
共育人才,將產業要素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產業界專家參與智能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共同構建了“財會軟件操作模塊—數據處理技術模塊—財會審系統開發模塊—管理決策應用模塊”四級進階式財會審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學院與來也科技、金蝶等企業聯合開發課程,并編寫《RPA財務數據分析》《大數據智能風控》等智能化特色教材,與千葉、浪潮等企業聯合研發70余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智能財會審教學原型案例,與大家軟件等公司共同舉辦重慶市大學生會計信息化競賽和“大家杯”會計信息化創新、創意作品設計大賽。
共建基地,深耕數智產業財會人才培養沃土
學院與重慶市審計部門、巴南區稅務部門、重慶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浪潮集團、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等合作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依托重慶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重慶市級平臺),建立產教融合的會計大數據教學與研究平臺、模擬教學物理沙盤、RPA財務與審計機器人教學示范中心等,并與浪潮集團等單位共同建設3個重慶市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移動課堂和行動學習示范基地、30多個實習實踐示范基地。
共培師資,打造一流“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學院持續探索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現有“雙師雙能型”教師50余名。學院教師進入九龍坡區大數據部門、巴南區政府部門、重慶銀行、宗申集團等單位掛職,開展博士后研究或進行實踐鍛煉。目前,學院擁有全國審計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1名、財政部門咨詢專家2名、企業獨立董事或咨詢顧問多名、企業出站博士后8名。會計信息化系教師均能進行軟件設計與開發,已經退休的教師毛華揚創建了“大家”軟件公司,該公司是重慶市政府部門采購信息平臺供應方。行(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導師,全程參與教育教學工作、指導學生畢業論文、開展專題講座和實習實踐等。
共享資源,有效服務區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學院發揮科研優勢,為多家企事業單位開發智能財會系統,促進數字化轉型。例如,學院承擔的重慶市海事部門“財務云平臺研發與大數據決策”項目,已在全國交通部門進行推廣;承擔的重慶千葉眼鏡連鎖股份公司“企業智能財務系統開發”項目,已廣泛應用于千葉公司數百家連鎖店;研發項目“‘博思’通用財務軟件”“‘大家’財務及流通軟件”分別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近3年累計委托項目經費1000多萬元。二是參與《信息技術 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等6項國家標準制定。三是從2019年開始連續服務重慶市高級會計師繼續教育會計數智化能力培訓工作,涉及財務副總、財務總監等財務高管和財務主管500余人,被多家權威媒體關注報道。
深化改革,培育“業、財、技”復合型財經人才
學院把握政策導向,緊密對接社會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數智會計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深入推動“業、財、技”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獲得多項重慶市級、國家級別教學成果獎。“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MPAcc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創新與實踐”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才信息技術能力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和“西部兵工類高校專業碩士研究生‘五個三’校企共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均獲國家級別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生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1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審計精英挑戰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等國家級別比賽中獲獎150余項。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水平,就職數智化崗位相關度約為80%。他們主要在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政府行政部門、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等單位工作,懂技術、精財務、通業務,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李濤 王波 張志恒)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7日 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