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青年說

發布時間:2025-03-31 來源:中國教育報

 

馬長虹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

  新聞回放

  清明節臨近,泉州市委文明辦與泉州市民政局近日聯合發出倡議書,倡導廣大市民文明祭掃,同時提供各地云祭掃平臺信息指引,引發各界關注。

  主持人語

  清明時節的祭祀承載著中國人獨特的情感與價值觀。文明祭祀并不是背棄傳統,而是現代中國人繼承了清明節的精神內核,在形式上進行的迭代,是現代社會對這一傳統的適應性轉化,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我們能用網絡傳遞信息,也就能給逝去的親人獻上一束電子鮮花;我們有能力治理沙塵暴,也就不要再去焚香燒紙。沒有觀念上的沖突,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我們的先人,也一定會希望我們快快樂樂地生活在綠水青山中吧!

  緬懷先人應得體行孝

  沈文瀚

  人往往有一種補償心理,仿佛只有把最深情的緬懷獻給家人,才能心安。于是,不少人在祭祀先人時熱衷于操辦繁雜的儀式,結果不僅令人身心疲憊,火與煙對環境也很不友好。其實,心中銘記,便是孝道;呵護生者,便是行孝。

  幾千年來,除了面對陰陽之變為生命啜泣,真正的傳統文化講求溫存的孝道。例如人逝去后,親朋耳語“節哀順變”,此語源自儒家經典《禮記·檀弓下》:“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告誡家人需適度控制哀傷,順應自然之變,坦然接受無法避免的歷程。再如唐代時,官方禁止鋪張浪費、隨意殺牛祭祀,又整頓巫祝文化,防止迷信誤民。若真參悟《禮記》便知曉,孝是心善真誠,而非形式的外衣。

  北宋大儒歐陽修撰寫雙親墓碑表文時則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祭掃獻上再豐厚的祭品,都比不上親人在世時微薄的奉養。中國傳統文化同樣認同“厚養薄葬”。所謂“愛在當下”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反而自古就與中國文化相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蘊含著敬愛親人的現實主義和實事求是。

  若真愛他生前,何必懼他身后。《論語》載,季路向孔子請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回答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愛是直面與不懼,將對親人的掛念秉持心中,是生命的傳承,也是生活的期望。

  思緒暖人心,過憂卻傷人。中國人的文化精神教人這樣一種孝道:愛親人,就在當下安心陪伴,給親人以情感和物質方面的回饋。

  (作者系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

  文明祭掃以“心”為貴

  尹力慧

  祭祀的真諦在于心靈深處對先輩的禮敬與懷念,不應被外在的形式所局限,而應與時俱進,展現出更加文明、綠色的新風貌。正所謂文明祭掃,以“心”為貴,不囿于“形”。近年來,綠色、低碳、文明的祭祀方式正蔚然成風。或以筆傳情,將思念化作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寄托哀思;或于先輩墓前獻一束鮮花、植一棵綠樹、誦一篇祭文,讓愛與希望生根發芽;又或是家人圍坐一堂,共述家族往事,重溫家規家訓,傳承先輩的智慧和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新型數字技術正與傳統祭奠活動深度融合,為祭掃儀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氛圍與便利體驗。通過“云祭掃”平臺,人們跨越時空界限,在線獻花、書寫電子家書、制作紀念相冊,用數字化的形式傳遞思念之情;人工智能、聲音克隆等前沿技術的應用,讓逝者的形象永恒定格;虛擬陵園、數字宗祠等新興形式的出現,為后人提供一個隨時緬懷、寄托哀思的數字家園。文明祭掃不僅是對環境的尊重與保護,更是對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感恩行孝的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家風,在清明時節以最直觀、最深刻的方式展現。讓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用更加文明、低碳、綠色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讓每一次祭掃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愛與懷念在文明的光芒中熠熠生輝。

  (作者系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2021級本科生)

  移風易俗得剛柔并濟

  任澤偉

  泉州市的此次倡議提出了一些文明祭掃的硬性約束,如禁止燃放鞭炮、攜帶火種等,通過明確的政策規定為生態安全筑牢屏障。政策能夠劃出文明的底線,其權威性和強制性為移風易俗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文明祭掃”中原本模糊的“文明”因此有了可執行的行為準則,清明前后放鞭炮、燒紙產生的煙霧不再籠罩城市,對逝者的哀思仍能寄托于鮮花之中。

  倡議中推廣“云祭掃”、鮮花替代焚香等新方式,嘗試通過輿論將傳統追思轉化為符合現代審美的表達方式。“一束鮮花寄深情,云端哀思更清明”的理念會在媒體傳播無數次之后逐漸落在人們的心底,輿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大眾的價值認知。文明祭掃不再局限于規則下的被動遵守,而是引發大眾共鳴和社會的主動認同,人們主動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逝者,表達哀思。這便是輿論的“柔”之所在,在于其親和性、感染力與滲透力。

  當政策的“剛”與輿論的“柔”并濟,社會治理的深層智慧從中體現。政策的約束為文明祭祀提供了底線保障,輿論的引導為生態理念附加大眾共識。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動傳統習俗改良。在實踐中,干部、公職人員以身作則,融合政策的制定者與執行者、輿論的引領者與認同者身份,實現上行下效的良性連鎖;安全祭掃的規定與生態保護的觀念達成了和諧,政策要求與輿論引導殊途同歸,千年傳承的習俗以新的方式存續,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映入眼簾。移風易俗需要剛柔并濟,久久為功;文明傳承需要因勢利導,推陳出新。政策與輿論共同發力,便為傳承與創新成功搭建起了橋梁。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2023級本科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31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1麻豆精品国产|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13页|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99热这里有精品|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91精品国产闺蜜国产在线闺蜜|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