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青年說

發布時間:2025-04-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趙崔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 主義學院教授

  新聞回放

  近日,某企業“1730個崗位收到119萬多份簡歷”的話題引發熱議。爭議發生后,該企業發布消息稱,每名學子可以平行投遞20個崗位。相比于“119萬多份簡歷”和“1730個崗位”的強烈對比,當事企業實質上為425284名求職者提供了約8000個崗位。

  主持人語

  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多方協同。我們不禁思考:怎樣在招聘流程中融入對求職者的尊重與理解,讓招聘充滿溫暖?又該如何搭建溝通橋梁,實現用人單位與人才的雙向奔赴?接下來,讓我們共同探索溫暖招聘的方法與雙向奔赴的路徑,以智慧為利刃,沖破就業難題的繭縛,綻放就業的繁花。

人才招聘應體現人文關懷

吳宇欣

  近日,某企業“1730個崗位收到119萬多份簡歷”事件引發熱議。其所公布的招錄比雖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企業對高校人才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企業在將其作為宣傳校招成果的手段時,并未深入考慮到,在當前社會結構性就業壓力增加的背景下,這種過度夸張招聘數據的行為將會給求職者和企業之間增添“距離感”,不僅無益于企業自身的社會形象,反而會進一步強化公眾的“就業焦慮”。

  就此次校招事件而言,一方面,企業校招固然是優中擇優,但另一方面,校招也是企業發展前景和高校人才自身發展規劃的一次互選。實際上,在終身學習的時代,包括企業在內的用人單位和包括高校人才在內的社會人才都需要彼此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因此,人才招聘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是應當體現人文關懷,這種“關懷”不僅能提升用人單位自身的社會形象,亦能增強求職者的認同感、歸屬感,從而更好地實現人才吸引和保留。

  優化招聘流程,改善招聘策略,不僅是緩解當前社會公眾的“就業焦慮”的可行方式,更是實現用人單位與人才“雙向奔赴”的有效舉措。招聘需要構建人才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平等關系,繼而在雙方彼此了解的基礎上作出合作選擇。這不僅有助于求職者針對行業需求進行專業技能提升和培訓,同樣也可以幫助用人單位進行崗位的精準匹配。

  對于企業而言,需要針對行業痛點與自身需求,廣泛開展校企合作,進一步推動崗位需求的精準對接;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自身發展規劃需要積極調整以滿足行業需求。

 ?。ㄗ髡呦登迦A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莫把招聘變成“數據凡爾賽”

耿詠琪

  在2025年春招季,一組“1730個崗位收到119萬多份簡歷”的數據引發熱議。當企業把招聘變成“數據凡爾賽”,用百萬簡歷量堆砌出“頂流人設”時,或許應該思考:這場狂歡里,誰在為年輕人的職業夢想買單?

  有應屆生看到這篇宣傳推文后自嘲式地調侃:“以為是雙向奔赴,結果是企業單方面簡歷‘集郵’?!边@種夸張化的數據宣傳,更像是把年輕人的求職困境當成企業宣傳的“背景板”。

  真正的招聘溫度,藏在對人才的珍視里。招聘不是“百里挑一”的殘酷游戲,而是“給夢想多個出口”的溫柔考量。畢竟,求職者要的不是“企業光環”,而是“被認真對待”的誠意。哪怕發一封“雖然您未達到崗位招聘要求,但您的個人能力很亮眼,這是其他崗位推薦”的郵件,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和被尊重,這種真誠,比百萬簡歷數據更有吸引力。求職者渴望的是:投出的簡歷不再石沉大海,收到的反饋帶著溫度,選擇的崗位能匹配理想。

  最新發布的《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里,“精準對接”“校企共育”成了關鍵詞。“宏志助航”計劃為就業困難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千校萬企對接會”讓崗位需求與專業培養精準匹配。這些都給企業提了個醒:真正的雙向奔赴,是讓人才看見企業招聘時的真誠和共赴未來發展的美好圖景,成就“你選擇我,我成就你”的美談佳話。

  當企業沉迷數據“濾鏡”,就會看不見人才的光。放下數據崇拜,才能讓招聘回歸本質——職場不是冰冷的篩選場,而是讓每個人都能發光的舞臺,唯有真誠的底色,才能照亮企業的長遠未來。

  (作者系湖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本科生)

招聘數據公開要合理得當

楊君

  近日,某企業2025年春季校園招聘以“1730個崗位收獲119萬多份簡歷”的新聞登上熱搜。這則原意在凸顯公司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推文,卻在不經意間加劇了青年學子的焦慮。

  身處畢業季,青年學子難免會有不少迷茫和痛苦。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成功也并沒有標準答案。當前鄉村振興、創新創業、人工智能等領域迎來了多重利好政策,前景廣闊、未來可期,青年學子也不妨轉換目標、拓寬眼界、調整心態,在新賽道上奮力奔跑、努力打拼,用勤勞和智慧創造新的成績。

  對用人單位而言,主動公開報名人數、招錄比等關鍵信息,是展現招聘流程透明度、公平性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簡歷數量確實反映了用人單位自身的吸引力與品牌影響力,但公開信息的方式方法不當,就容易忽略求職者的心理感受,進而造成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的對立和矛盾,也影響了企業的良好公共形象。因此,用人單位在公開信息時,要注意語言表達和話語風格,多一些鼓勵性、建設性的表述,避免給求職者造成過多壓力。此外,用人單位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及時、準確回應求職者和社會公眾的關切,以更多包容、更多善意和更多實際舉措,舒緩青年學子的焦慮。

  同時,學校、教育、人社等相關各方要傾聽青年學子心聲,用心用情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引導畢業生從個人實際情況出發,理性務實選擇職業和崗位,加大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幫扶力度,協同各方共同打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市場環境,幫助畢業生更好就業。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博士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4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拍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伊人 久久 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夜色在线| 91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乳摇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