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青年說

發布時間:2025-05-26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黃玲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新聞回放

在兒童節臨近之際,有媒體報道了數字浪潮下“Z世代”的成長困境,指出智能手機的過度使用對兒童社交模式、睡眠質量和注意力結構的影響。針對“手機式童年”現象,有媒體呼吁社會各方重建數字時代兒童的健康成長環境。

主持人語

從“童年的消逝”到“手機式童年”,數字時代兒童成長的現實圖景值得關注。而這場關于童年的討論,我們需要更多元的聲音:如何減少手機對兒童認知與情感的負面影響,家長如何重建“非數字化陪伴”?如何避免“上癮陷阱”?今天,我們邀請三位學子分享他們的見解。

“電子爸媽”背離家庭教育本質

呂詩瑤

快節奏的現代化社會中,智能手機已成為眾多家長的“育兒神器”:動畫片能讓孩子安靜吃飯,電子游戲可以換取片刻安寧……看似既安全又提供娛樂的“兩全其美”帶娃方式,實則是通過科技依賴覆蓋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偷懶式育兒”讓孩子失去的不僅是玩耍的樂趣,更是學習生存技能、建構價值觀的重要契機。這種“物理在場、情感缺席”的陪伴,實際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是暫時被屏幕轉移。一家人在餐桌上各自刷手機,面對面的交流被切割成碎片,溫馨的親子互動被虛擬世界所取代。久而久之,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疏離,也會導致孩子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網絡上“電子爸媽”一詞受到關注,也正是由于兒童在現實成長過程中父母角色的缺位而不得不尋找虛擬替代。

父母害怕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受傷受挫,采取各種保護的辦法,同時又毫不顧忌地將孩子放入網絡世界,以為“孩子安靜玩手機”就是安全。殊不知,未經篩選的信息、算法推送的陷阱、錯誤價值觀的傳播和虛擬社交中的攀比等都是網絡世界潛在的風險。

破解“科技依賴而模糊家庭教育邊界”的困局關鍵是需要父母從“科技依賴”轉向“教育自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減少放在手機上的時間,用豐富的親子活動帶領孩子進行實踐探索,培養閱讀、運動等興趣,孩子便會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習慣。在數字化浪潮中保護孩子美好的童年,是每個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手機不應是家庭教育“最優解”,而應是輔助工具。家長要減少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在真實世界中為孩子搭建成長舞臺。(作者系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系2024級本科生)

真實的童年在屏幕之外

梁芳怡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不少“80后”“90后”的記憶里,童年是鮮活而生動的:傍晚放學后的脈脈夕陽,同伴們嬉鬧的歡聲笑語,蔓發的樹,晚歸的鳥,追逐間飛起的揚塵,指縫與肘間沾染的泥土。而對于“Z世代”的孩子們來說,童年依舊是“鮮活生動”的——只是,它經常存在于智能手機薄薄的屏幕之后。

友情、愛情乃至于親情,孩子們漸漸地不再需要通過現實中的見面與接觸來與他人建立聯系。在越來越習慣于線上交流、習慣于用表情包和網絡熱梗傳情達意的同時,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越來越走向“失語”。這種“失語”,不僅僅是與他人面對面交流時的緊張膽怯,表達時詞不達意的無所適從,更是對于現實世界的麻木化與冷漠化:比起刺激豐富的網絡世界,現實世界卻讓他們提不起足夠的興致。

一個人如果想要自由全面地發展,想要得到人生的幸福,其生命不應在虛擬中開始,不應在虛擬中沉淪。沉浸于手機固然緣于孩子們自制力的不足,但是本就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無法抵御網絡的刺激與誘惑,家庭與學校更難辭其咎。嚴格把控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與用途,過濾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不良誘惑是家長與教師的應盡之責。然而堵不如疏、管不如教,減少手機對兒童情感與認知的負面影響的最好辦法,其實就是積極引導和鼓勵孩子們通過科學健康的方式建立情感與認知聯結。

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們:世界是放下手機走出家門時腳踏的實地,是在屏幕之外觸目所及的景致,是一步一步奔跑或跌倒,大喊大叫或者盡情擁抱。童年,應該在現實中,不在虛幻里。(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2024級本科生)

警惕商業文化過度影響未成年人

徐海涵

手機游戲彈窗中的每日任務提醒與完成獎勵、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送與飛速熱點迭代……一套精心編織的商業話語和運作邏輯成為針對未成年人設下的誘餌。這就造成了某種惡性循環:商業文化在未成年群體中得到不斷的再消費與再生產,一步步擴大自己的疆域;而未成年人卻愈發在商業文化的侵蝕中陷入空轉甚至自我消耗。令人擔憂的不僅是他們愈發匱乏的專注力與耐力,更是對身邊的人事過程、自然造物、社會空間等的好奇心和理解力的衰退。

由此,有必要從商業倫理角度,對手機、商業等因素在童年“建設”當中應有的位置進行反思。現在的不少短視頻平臺、游戲平臺等,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地獲取用戶黏性、在線時長等隱私信息,像極了一臺僅以最小能耗、最大收入為目的的資本機器,并造成了大量未成年人的沉迷。因此,有必要結合具體情況,切實地思考如何引導商業機構有序而健康地參與到童年“建設”的“事業”當中。

在目前的數字化平臺中,未成年人經常被商家視為與成人無異的消費者,對其心理的剖析和把控也都是較為功利化的。如今部分未成年人群體中功利主義、消費主義觀念的流行,及其對生命價值、生活內容認知的窄化和淺薄化,就與這一商業邏輯密切相關。對這些商業機構來說,必須重塑對“消費者”的認知,引導其從未成年人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一獨特的消費群體,讓他們重新審視和落實針對未成年人群體的商業運作邏輯以及自身必須肩負的社會使命。(作者系山東大學文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6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2020|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www.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91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99re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91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