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復旦大學打造百余門“AI大課”撬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當AI走進各個學科的課堂

發布時間:2025-05-26 作者:本報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 趙天潤 殷夢昊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圖:復旦大學“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原理與實踐”課堂。田新 攝

 

下圖:復旦大學“具身智能引論”課堂。學校供圖

 

  數字教育 引領未來·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

  AI通識基礎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通識普及,AI專業核心課程從底層邏輯出發系統呈現人工智能相關學科核心技術,AI學科進階課程交叉融合AI技術與文社理工醫各學科核心知識,AI垂域應用課程面向AI各個垂直領域的應用場景……

  2024年5月,復旦大學正式啟動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和教育模式改革會戰,構建本研融通的AI-BEST(基礎、核心、進階、應用)課程體系,以“AI大課”為引擎引領教育革新,打造AI+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新局面、加快構建科學智能創新生態。

  一年來,復旦大學已立項建設116門“AI大課”,實際開課121門,吸引了7500余名本研學生修讀,基本實現AI-BEST課程全部開課、AI課程覆蓋全部一級學科。

  師生共創、本碩博共讀、跨學科共研……日前,記者走進復旦大學“AI大課”課堂,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走進高校課堂帶來的巨大變化。

  智教:打造面向所有專業的AI課程體系

  聽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副教授林青講解自動駕駛原理,跟著計算機專業大二本科生張子程一起設計參數、采集小車數據,坐在模擬駕駛艙里感受自動駕駛仿真實驗……在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元·創中心,記者和選修“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原理與實踐”課的學生一起,上了一節饒有趣味的“AI大課”。

  “這是一門產學研融合的實驗課程,2019年起我們與企業合作開設,旨在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提升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和理解。”該課程負責人、復旦大學未來信息創新學院教授胡波介紹,建設“AI大課”后,課程進一步完善,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從人工智能入門到深入探究自動駕駛技術的綜合性實驗模塊,吸引了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選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116門“AI大課”中,能夠像胡波這樣在原有課程上升級的并不多,七成以上的課程都是按照新體系新標準全新開設的。

  “我們要有‘第三只眼’,以AI的視角解決更廣泛的生物學問題。”“人工智能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曹志偉和教師王一、陸晨琪、黃強合作開設的一門“AI大課”,除了機器學習內容,課程還增加了前沿AI模型與應用場景。

  曹志偉表示,當AI進入生物學課程,首先希望大家對AI“祛魅”,真正弄懂其原理,學會選擇合適的模型工具去處理大規模的數據、幫助自己更好地解決生物學難題。

  AI技術與考古學研究的融合也迎來諸多新突破,在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和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教授錢振興、金城合作開設的“AI考古”課上,來自考古學、生物醫藥、中文等不同專業的學生因為共同的興趣聚在一起,每名學生都可以嘗試上手做一個AI項目,在AI考古場景應用中邊探索邊學習。

  “‘AI大課’不是單指一門課或者幾門‘金課’的集合,而是學校整體設計、合力打造的面向所有專業和學科背景的課程體系。”復旦大學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執行院長楊珉說,學校希望“AI大課”面向文社理工醫不同學科、不同階段的學生,形成“AI素養—AI能力—AI創新”多目標、多層次的培養體系。

  智學:“師生共創”課堂新模式

  “備課時,我用DeepSeek檢索超聲技術前沿方向,有一頁內容我完全不知道,查過后發現,確實是非常前沿的內容,后續我們也會提到。”在“醫學超聲技術”課上,任課教師、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創新學院教授余錦華笑著對學生們說。

  “‘AI大課’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沒有千篇一律的課堂模式,每一門課都是新的探索,也都在為未來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案例。”胡波告訴記者,雖然他們此前已經編寫出版了《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理論與實踐》教材,但教材內容只占課堂學習的一小部分,更多時候是讓學生在習得基本原理之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探索。

  當AI走進各個學科的課堂,講臺上不再是一名教師的“獨舞”。記者發現,“AI大課”往往由多名教師合作開課,而且配備的助教人數較以往多有增加。

  和傳統課堂截然不同的是,因為沒有成熟的教材,教師們就自己編寫講義,因此更多學科前沿的內容“熱氣騰騰”地進入“AI大課”的課堂,“學什么、怎么學”往往由“師生共創”,還形成了數字化、多模態的新型教材。

  由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青年研究員陳智能和另外3名教師馬興軍、曹藝馨、戈維峰共同開設的AI專業核心課程“人工智能前沿探索實踐”,不僅設置了10個不同方向側重的實踐項目,還配備了8名有豐富編程經驗的“豪華”助教團隊,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

  據了解,復旦大學各學科都有一批國家級人才領銜參與“AI大課”,帶領青年師生共同探索,開拓科學智能和AI垂域最前沿。

  “將最前沿的科學進展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這是我們始終秉持不變的理念。”“AI大課”建設團隊成員、復旦大學教務處處長林偉表示。

  “智評”:多措并舉助學生個性化自主發展

  “我感覺自己不只是英語系的學生。”英語系學生林芳怡告訴記者,學校實施“2+X”人才培養計劃,除了本專業學習,她還修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和“統計學”兩個學程。至今,她已經學完“數據庫引論”“數字分析”“線性代數”“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門課程,在“AI大課”上,她又對“機械控制”產生了興趣。

  據復旦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已經把“2+X”人才培養計劃從本科擴展到本研全學段,在培養路徑上實現“2+X+Y”立體交叉的多元融通。其中,“2”是通識教育與專業培養,“X”是多元發展路徑,“Y”則專攻融合創新能力培養。

  記者了解到,在全面實施“AI大課”的同時,復旦大學教育教學改革3.0版也已經全面啟動,推出了“相輝學堂”“X+AI”雙學位項目等多個創新舉措,強化教學融通、本研融通、多元融通、招培融通,為學生個性化自主發展保駕護航。

  基于AI-BEST課程體系,復旦大學同步推出覆蓋文社理工醫等學科的“X+AI”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學校2024年獲批設立23個“X+AI”雙學士學位項目,首批有173名學生進入項目培養,2025年繼續遴選申報10余個“X+AI”雙學士學位項目。學校還從一流建設學科中遴選10個一級學科,探索建設“學術型學科博士+專業型AI碩士”雙學位項目,以實現AI碩士項目既有效服務博士項目科研,又促進兩個學位項目的研究交叉融合。

  “對‘AI大課’的深層次追求,不能僅停留在AI創新人才和‘AI+’交叉人才的培養,還要抓住契機,實實在在推進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改革,賦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的權利和能力,實實在在厚植復旦的創新沃土,全面營造出融合創新的學術文化。”“AI大課”啟動之初,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表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6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精品哟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麻豆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精品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老司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内地精品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动漫|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99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