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超級喜歡編程,總想用它做點兒有意思的事。有一次,爸爸給我講了簡牘文化,我聽得入了迷,原來簡牘就是古代人用來寫字的竹片或木片,隨著一批又一批簡牘的出土,很多塵封的歷史都被改寫了。當得知湖南出土的里耶秦簡里居然有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實物,比古埃及的還早600多年時,我心里燃起了小火苗:要是能讓同學們也覺得簡牘這么厲害,那該多好啊!于是我靈光一閃:我可以編個程序,讓大家在玩中了解簡牘!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像個小探險家一樣,先和爸爸去了博物館,仔細看簡牘,了解簡牘是啥樣、上面寫的啥字,還查了好多資料。
我選了Mind+這個編程軟件,它很簡單,就像搭積木一樣,能把想法變成代碼。
在設計的時候,我腦子里就像有個小劇場,構思了四大核心模塊,分別是簡牘遺址、辨認簡牘、識簡牘字、制作簡牘。我想讓每個模塊都變成好玩的游戲,讓大家在玩的過程中就能學到知識。比如說“辨認簡牘”這個模塊,大家可以比賽識別簡牘字體,既好玩又能長知識;“制作簡牘”模塊呢,大家就能像小工匠一樣,親手體驗一下簡牘是怎么做出來的,感受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
剛開始編程的時候,我遇到了好多難題,它們就像一個個小怪獸。數據處理速度慢得像烏龜爬,界面響應也不靈敏,點一下半天都沒反應。不過我沒有被嚇倒,這些難題對我來說,就是成長的機會。在爸爸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怎么優化代碼,就像給小汽車換了個更厲害的發動機;也學會了用數據可視化面板把信息展示得清清楚楚,就像給黑板畫上了漂亮的圖畫;還學會了用語音交互、手勢控制這些超酷的方式來讓大家用得更方便。每一次調試的時候,我都緊張得手心出汗,但每次成功解決一個難題,我就感覺自己像打敗了小怪獸的英雄,離目標又近了一步。為了實現我想要的編程效果,我翻了好多書,還在網上到處找答案,一直努力,直到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為止。
經過好一陣努力,“簡牘研習系統”終于做好了!當我打開它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坐上了時光機,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湖南的大門。我只要輕輕點一下湖南地圖上的市級區域,就能看到那個地方的簡牘遺址介紹,就好像自己真的站在了那些古老的歷史現場一樣。
在創作“簡牘研習系統”的過程中,我明白了:只要敢于嘗試、勇于探索,就能在創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用科技的力量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指導教師:李佳 蔣娟 謝海歐)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5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