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實施“銀發工程”,通過搭建退休教師資源共享平臺,以人才柔性流動帶動薄弱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持續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面對教育人才“斷層焦慮”與鄉村教育資源稀缺這兩大難題,海口市龍華區以銀發專家為突破口,打造出一條教育傳承的“活水長廊”。
引渠開源,精準吸納。龍華區采用“教學能力+師德修養”二維選入機制組建專家庫,建立“銀發專家工作室”。首批35名專家中,正高級教師占比達20%,形成了覆蓋12門學科的龍華教育智囊團。這些銀發專家懷揣對教育的一片熱忱,把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學習方法無私地分享給在職教師和學生們。
活水長流,動態共生。采用“候鳥式服務”管理模式,將龍華區教育活動與異地專家的時間靈活結合,既方便專家的服務又有利于提升活動質量。活動根據多勞多得原則,按照服務的時長發放相應酬勞,對于表現優秀的專家還會給予終身榮譽與科研支持。這些激勵機制讓專家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和尊重,從而更加積極地投身到教育服務中。
自2022年組建銀發專家工作室以來,龍華區構建起“問診把脈—疏通經絡—強基建體”賦能體系。區教育局借助這一資源,通過多種方式發揮銀發專家的專業示范引領作用,如聽評課、做講座等。
教學視導,問診把脈。組織銀發專家參加23所學校的教學視導工作,呈現23份視導報告。這些視導工作不僅涵蓋了課堂教學的觀察和評價,還包括了對學校教學管理和課程實施的全面審查,精準找出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專題培訓,疏通經絡。銀發專家們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對學校教師和管理者進行了40余場次業務培訓,幫助他們更新觀念,提升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讓課堂教學和常規管理有了更堅實的理論支撐。
教學實踐,強基健體。銀發專家參與并指導學校的校本教研和常規管理,通過集體備課、課堂診斷、舉辦講座、公開課示范、蹲點幫扶等多種形式,幫助教師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完善學校的教研常規管理。同時,銀發專家還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跟蹤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3年來,銀發工程為龍華教育均衡圖景涂上了一抹新亮色,為龍華教育帶來了新生氣。
薄弱學校質量躍升。教研員攜手銀發專家蹲點幫扶薄弱學校。以龍泉中心小學為例,銀發專家指導組織家校聯手,推行家長志愿者隊伍參與學校管理,對留守兒童進行課后服務輔導活動,取得明顯效果。2024年龍華區小學六年級質量監測語數英三科成績顯著提升,城鄉差距明顯縮小。
建構多元課程體系。銀發專家指導學校建構課程體系,督導學校開足開齊課程,開展特色校本課程,并結合學科特點充分挖掘所在地的社區公共資源,研究開發系列校本課程,努力實現“一校一特色”。龍華小學的田園課程、龍泉中心小學的雕刻課程、海燕小學的三角梅課程、龍橋學校的八音課程等異彩紛呈,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建構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助力教師快速成長。教研室借助銀發工作室專家的經驗,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40余場次,同時開展教師大比武30場次。青年教師在參賽中打磨專業技能,在銀發專家的點評中提升自我,實現專業的跨越成長。青年教師覃貞梅、蔡曉彤等在專家們的引領下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優秀案例分別獲得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
(作者系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教學研究室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6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