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熱點,也是難點與痛點。如何破局,助力閱讀的真實發生?表現性評價開出一劑良方。其核心環節——表現性任務的設置,強調學生主體,著眼真實情境,可助力解決整本書閱讀“不真教”“不真學”的痼疾。
任務促閱讀生根萌芽
《紅樓夢》是鴻篇巨制,龐大的篇幅既成就其輝煌,也容易讓讀者望而生畏。表現性任務可幫助學生破除閱讀壁壘,激發閱讀興趣。導讀課中,我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工具,生成主要人物關系圖,并根據閱讀理解進行校驗與創意重構。學生帶著任務穿梭于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網,邊讀邊思,閱讀便生根萌芽了。
在上述任務基礎上,我請同學們選擇一組人物關系,如寶玉和襲人,闡述自己的理解。學生指出,二人既有禮法層面的主仆關系,又有情感層面的親密關系。像這樣細膩深刻的閱讀見解是以往淺層閱讀中難得一見的。
任務讓閱讀真實發生
閱讀興趣萌生后,需要設計梯級表現性任務,幫助學生維持閱讀動力,實現文本深耕。為便于把握書中眾多回目,我設計了“多維看紅樓”任務,從政治維度看賈府興衰,從情感維度看寶黛愛情,從空間維度看大觀園生態,將元妃省親、寶玉訴肺腑、大觀園詩社等重大節點故事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多維度梳理文本脈絡,多角度觸摸文本內涵。
紅樓女兒是《紅樓夢》中塑造最為精彩的人物群像,她們既體現了“萬艷同悲”的集體宿命,又各具生命光輝。為此,我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作《紅樓女兒圖鑒》,以一位女性形象為中心,整合與其相關的重點情節,梳理人物命運發展脈絡,并通過判詞斷語、直接描寫、人際交往、詩詞流露等方式提煉藝術形象及藝術價值。黛玉、寶釵、鳳姐……這些書中的人物便躍然眼前。
任務助閱讀碩果累累
一次閱讀的完成不是終結,而是靈感的碰撞,是心靈的交流,是新一輪閱讀的開啟。在分享課中,我設置以下任務:一場辯論,關于“釵黛合一”說,你是否贊同;一段續寫,根據前八十回內容,為你喜歡的人物續寫結局;一個獨白,選取一個人物形象,以心靈獨白訴說人物生平。
同時,我也把主動權下放,邀請學生以專題匯報展現閱讀成果。學生們創意無限,紅樓書名鑒賞,“紅樓夢”“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金玉緣”……我們發現這些名字各有千秋;紅樓專題文化品鑒,詩詞曲文專題、服飾專題、飲食專題、建筑專題……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紅樓角色扮演,多情癡頑的寶玉、孤高自許的黛玉、端莊持重的寶釵……學生讀得好,演得更好。紅樓人物頒獎詞、紅樓閱讀啟示錄、紅樓文本與影像……這些表現性任務的呈現,是學生的閱讀碩果,也因閱讀內化為他們的文化基因。
表現性任務關注學生真實閱讀中的深度理解與審美體驗,能擊碎閱讀碎片化、淺表化的沉疴頑疾,賦能整本書閱讀高效教學,助力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鋁城第一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09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