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賢和孩子們在一起。資料圖片
“小鬼當家”活動開始了,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廣西幼師實驗幼兒園”)里熱鬧非凡。大班的孩子們拿著購物清單,有模有樣地挑選商品,還不時和“小收銀員”討價還價。
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正是園長李淑賢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39年前,李淑賢投身幼教工作,始終堅持用愛與擔當為孩子們的成長護航。
探索教育改革
1986年,滿懷著對幼教事業的熱忱,從廣西幼兒師范學校(廣西幼師前身)畢業的李淑賢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被動接受知識,眼神中少了本該有的活潑與好奇。
李淑賢陷入了深思,她不斷問自己:“這真是孩子們需要的教育嗎?”
一次自由活動時,她注意到一個平時內向的小男孩正專注地用積木搭建一座“城堡”。他的小手靈活地擺弄著積木,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滿足。這個場景深深觸動了李淑賢,她堅信,幼兒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天性、釋放創造力的過程。
于是,李淑賢將目光聚焦于幼兒社會性教育。經過長達10多年的不懈努力,她創新性地將“實習場”概念引入幼兒園社會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思考。
所謂“實習場”,就是模擬真實生活場景,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社會交往、解決問題。李淑賢和團隊開發了社會教育資源包,涵蓋角色扮演、社區實踐等豐富內容,并總結出“一看二講三做四思”的學習模式,創建“閱讀節”“逛廟會”“故事擂臺”等新活動樣態,有效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
這項成果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并在多個地區推廣運用,惠及幼兒園150余所。南寧市稚慧保郡幼兒園園長肖蓉說:“引入該模式后,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游刃有余。”
助力教師成長
李淑賢明白,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年輕教師唐玉婷剛入職時教學方法單一,李淑賢主動與她結成幫扶對子,每周都會去聽課。一次觀摩課上,唐玉婷按照傳統方式講解繪本,孩子們沒有興趣。課后,李淑賢耐心地和她分析問題:“幼兒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我們可以嘗試讓他們用戲劇的方式扮演繪本中的角色。”
在李淑賢的指導下,唐玉婷開始嘗試在課堂上增加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環節。慢慢地,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唐玉婷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如今,唐玉婷已成長為教學骨干,她感慨地說:“沒有李園長的引領,我不可能進步這么快。”
為提升幼兒園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李淑賢通過實施參與式教研、診斷式教研、專家助推式教研、結對教研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教師迅速成長。
同時,李淑賢還積極開展幫扶,帶領3支骨干教師教育幫扶團隊深入百色市樂業縣、防城港東興市、來賓忻城縣等地送教送培,累計培訓教師1萬余人次,10余所受幫扶園所實現了造血式發展。
推動國際交流
在教育改革的征程中,李淑賢不滿足于國內的探索,將目光投向了國際。2023年,馬來西亞學前教育學者來到廣西幼師實驗幼兒園參觀考察。在交流中,李淑賢分享了幼兒園的教育改革成果,尤其是“實習場”模式和區域活動開展經驗,引起了對方濃厚的興趣。
馬來西亞詩巫中心幼兒園當即表達了合作意向,但文化存在差異、教育理念不同,跨國合作面臨諸多難題。
李淑賢帶領團隊查閱大量資料,深入了解馬來西亞教育體系與文化習俗,并將其巧妙融入課程中。比如,在手工課中加入具有馬來西亞特色的編織工藝,讓孩子們不斷體驗文化、拓寬視野。
2023年11月,兩園簽署“姐妹園”共建協議。馬來西亞詩巫中心幼兒園園長江秋廉說:“李園長帶來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成果,為我們打開了新的思路,讓我們看到了學前教育的更多可能。”
39載,李淑賢在幼教改革之路上從未停歇,她用愛與智慧為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將幼教事業化成了有溫度的關懷,為廣西幼教事業的發展書寫著動人篇章,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改革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3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