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如何培養數智時代的終身學習者

——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的實踐探索

發布時間:2025-07-14 作者:黃雯 來源:中國教育報

  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將如何改變教育的形態和學生的學習?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以此為核心開展研究,通過閱讀與技術互聯、學科與技術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小學中學大學貫通的多維實踐,有效解決了傳統教育中目標模糊、評價單一及資源割裂等核心問題,為技術賦能自我迭代的終身學習能力培養體系構建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提升閱讀能力,為多學科學習提供支撐

  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學校基于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閱讀素養框架,將閱讀定義為“在多維情境中通過多元媒介獲取、分析、應用及創造信息的能力”,提出“閱讀即學習力”的核心理念。語文學科以整本書閱讀為主線,構建九年一貫制縱向貫通體系:低學段通過晨誦午讀培養閱讀興趣,高學段開展群文閱讀與項目式閱讀,著重培養批判性思維與文化理解力。數學學科以教材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從文字描述中提煉數學模型,實現抽象符號與生活情境的轉化。

  學校開發“閱讀+技術”雙主線課程體系,實現學科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學科閱讀課程涵蓋物理實驗、化學探究、英語原著研讀等領域,其中英語課程以經典原著為藍本,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協作能力;物理、化學實驗課程通過“人人動手”深化科學探究。學校還依托Moodle平臺開發了中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內蒙古、西藏林芝等地學校也參與學習。2022年廣州市“陽光評價”數據顯示,學生閱讀素養較全市均值高出15.9%,數學與科學素養分別提升29.7%和17.3%,印證了閱讀能力對學科發展的支撐作用。

  消融學科邊界,以問題驅動實現知識整合

  學校以真實問題驅動的項目式學習打破學科壁壘,培養“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復合型思維。學校依托九年一貫制優勢,開設跨學段項目課程,開發“塔臺工程”“模擬電路”等銜接課程,形成工程思維培養鏈。學校還將讀書節與科創節合并,讓學生完成科幻作品推薦和科學實驗推演,基于真實問題的跨學科整合,使知識從割裂走向聯結,低學段創意培養與高學段技術應用結合,實現創新能力螺旋式提升。

  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合作設計微課題研學項目(如“水體水質監測與分析”),學生參與真實科研流程,成果獲市級獎項。近五年學生在科創競賽中獲獎超1000項,其中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實踐大賽一等獎2項,國際天文奧賽國家隊入選1人。

  校企研三方協同,營造開放性學習共享生態

  學校構建起“學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教育資源協同共享生態,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學校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思政課一體化研究項目,與華農園藝所合作開展小農田實驗,推動大中小學課程銜接;依托中國科學院實驗室開展沉浸式研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學校與騰訊、樂高公司合作開發STEAM課程,覆蓋智能編程、工程技術等領域,建立起“普惠課+高階課”的分層教學模式。學校依托廣東省人工智能培育基地,引入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設備,建成廣東省優秀創客教育空間。目前,學校已實現人工智能課程全覆蓋(一至八年級每周1—2課時),開發了20門教師數字素養認證課程,輸出22個單元學科資源,被省級教改項目采納。學校通過“三師課堂”的遠程協同,與貴州畢節、新疆喀什等地50余萬師生實現資源共享并反哺本地實踐。跨域開放的數字化學習共同體打破了傳統教育封閉性格局,推動教育資源從單向傳輸轉向多向交互。

  革新評價體系,動態診斷賦能終身發展

  數智技術賦能的精準評價體系,可實現從“結果判定”到“過程優化”的范式轉變。學校通過智能作業系統布置個性化作業,自動生成學情報告,使得教師備課效率提升,減少了無效練習。AI互動學習平臺實時記錄學生參與度,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數據依據。陽光評價體系涵蓋品德社會化、學業發展等七大維度。學校建立“學情可視化—教學適配—個性發展”的動態調整模型。如英語學科利用智能語音系統進行發音診斷,生成個性化學習路徑;歷史教學通過大語言模型實現史論結合的實時反饋。這種評價閉環體系,使教育從經驗判斷轉向證據決策,為終身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促進教師轉型,分層進階提升數字素養

  教師數字素養的分層進階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學校構建了“原始星云態—主序星態—紅巨星態—超新星態”分層發展模型。基礎技術掌握階段,60%的教師一年內掌握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工具使用技巧,教學效率提升40%;課程設計能力階段,20%的教師兩年內學會開發數字化課程,學生滿意度達4.8分(滿分5分);跨區域協作階段,15%的領軍教師三年內成長為導師,通過“山海協同”機制孵化出30余節精品課例,產出40篇研究論文;理論升華階段,骨干教師團隊開發的60門課程上線省級平臺,累計選課達30萬人次,教師在信息化賽事中獲獎率提升2.5倍。

  “技術賦能—實踐創新—理論升華”的成長路徑,推動教師角色從教學執行者向教育設計師轉變,使教育生態從“工具替代”升級為“智慧共生”。

  (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黨委書記、正高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4日 第0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99|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A片带套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