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對幼兒未來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將“品德啟蒙”列為評估幼兒園辦園方向的關鍵指標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第五十六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以學前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發展素質教育。山東省煙臺市市級機關幼兒園基于三十余年實踐探索,構建了“目標導向—環境浸潤—課程實施—家園協同”的生活化德育體系,讓品德啟蒙自然融入幼兒一日生活,力爭實現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1
立足生活
構建浸潤式多元環境
幼兒園品德啟蒙,需要重視創設良好環境,既包括打造直觀外顯環境,又包括創設間接內隱環境。教師應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主動發展良好品德。
外顯環境方面,突出文化浸潤。我園利用二十四節氣,圖文并茂展示四季變化,啟蒙幼兒關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打造“天空農場”,依托魚菜共生系統開展勞動教育,滲透生態理念;建立AR海洋博物館,通過交互體驗深化生命教育;依托3D“中華美德故事屋”,動態演繹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學習文明禮儀。
內隱環境方面,注重情感聯結。“美德之聲”廣播站,用音樂替代指令,實現教育無痕化;“品德彩虹屋”借鑒情緒心理學中的色彩情感效應,將紅(勇敢)、綠(自然)、藍(自信)等顏色編碼對應品德內涵,配合主題月活動深化幼兒認知;通過培養教師榜樣群,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磁場。
幼兒園立足生活化教育理念,通過顯性文化載體與隱性情感場域的雙向賦能,構建“環境浸潤—情感共鳴—行為內化”的育人路徑,將品德啟蒙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實現由品德認知向自覺行為的有機轉化。
2
源于生活
開發序列化主題課程
幼兒園品德啟蒙應基于幼兒生活、在幼兒生活中、為了幼兒生活。我們以幼兒共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有意義的生活事件為切入點,圍繞“與自我、與他人、與集體、與自然、與社會”五大模塊,構建起結構化、序列化的主題課程體系,確保品德教育內容的全面覆蓋和有機銜接。
品德教育主題課程強調橫向貫通,從多個維度構建品德教育內容。教師在“與自我”模塊中,通過“我的情緒小世界”“愛護我的身體”等主題,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培養自尊、自信的品質;在“與他人”模塊中,通過“分享的快樂”“傾聽的耳朵”等主題,引領幼兒學會溝通、尊重、包容;在“與集體”模塊中,通過“班級是我家”“規則守護者”等主題,幫助幼兒認知自己與集體的關系,培養歸屬感和責任感;在“與自然”模塊,通過“大自然的禮物”“小生命大責任”,激發幼兒形成保護自然、愛護生命、珍惜資源的意識與行為;在“與社會”模塊中,通過“遠方的朋友”“職業小體驗”“傳統節日知多少”,加深幼兒對祖國、民族、家鄉的理解,增強文化認同,弘揚民族精神。
品德教育主題課程注重縱向銜接,即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設計層層遞進的課程內容。小班階段側重情感體驗,中班階段著重規則意識,大班階段聚焦社會責任意識。這種動態生成的課程模式,能夠確保品德教育的連續性和適應性,幫助幼兒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道德規則,為幼兒的品德養成提供全面支持。
3
面向生活
創新協同育人機制
幼兒園應以社會互動為紐帶,通過“知情意行”相統一的生活化路徑,構建全員參與、全程滲透、全方位融合的德育共同體,讓幼兒在真實生活場景中實現品德的自然生長與內化建構。
首先,幼兒園要筑牢德育生活化主陣地。我們在晨間接待環節創設“禮儀微劇場”,教師以躬身傾聽示范尊重,家長用真誠致謝傳遞感恩,幼兒在耳濡目染中,自然習得文明禮儀。我們圍繞幼兒生活問題,創設真實情境,提供品德體驗與實踐機會。如開展“班級會議”活動,針對建構區積木散落問題,教師引導幼兒設計“積木分類地圖”,發明了“小能手徽章”機制,將規則意識培養轉化為可操作的“班級微治理”。我們建立“責任區認領制”,每個幼兒都有專屬的責任區,有的照顧自然角,有的擔任圖書“整理師”,有的成為“情緒小偵探”。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任務,讓品德培養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行動體驗。
其次,家庭是引領幼兒品德養成的搖籃。幼兒園針對不同年齡段品德教育需求,設置幼兒居家德育清單,結合“家庭品德盲盒計劃”,每月推送定制化親子任務卡,將品德培養轉化為“給爺爺奶奶捶背”“家庭環保日”等親子互動儀式。在“家風尋寶記”傳承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尋找家中的“品德信物”,如爺爺的舊工具箱、爸爸用洗衣液瓶變的澆花噴壺等,通過講述物件背后的故事,讓誠信、勤儉等美德變得具體可感。我們還建立了動態家園德育案例庫,收錄200余個典型情境應對方案,通過智能推送系統實現個性化指導。
最后,社區是幼兒接觸社會的重要窗口。我們聯合社區衛生所開設生命關懷體驗站,幼兒通過模擬救護流程理解生命價值;協同物業公司開放中控室,打造“社區安全實驗室”,幼兒在排查虛擬隱患中,建立規則意識;對接快遞驛站,設計“小小分揀員”職業體驗活動,幼兒在勞動實踐中感知社會責任。
以幼兒園為主體、家庭為根基、社區為拓展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環境,讓幼兒在價值觀統一的空間中自然成長,將教育場域拓展到田間地頭、街頭巷陌,形成“生活、游戲、實踐”一體化德育模式。當幼兒在“美德存折”上記錄善行,在“班級會議”中商討規則,在“責任崗”上踐行承諾,這些扎根生活土壤的德育實踐,正如春雨潤物,悄然滋養著新時代兒童的精神品格。
(作者系山東省煙臺市市級機關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20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