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來自校園的師生球員超五成,敢闖敢拼吸引眾多目光——

“蘇超”為校園足球帶來哪些啟示

發布時間:2025-08-04 作者:本報記者 焦以璇 王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東臺市三倉中學學生球員在比賽現場。學校供圖

  對陣揚州隊的比賽中,蘇州隊隊員寇程創造了開賽以來的最快進球紀錄;聯賽射手榜上,宿遷隊鋒線主力高馳名列第二……近期,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火爆“出圈”,賽場上敢闖敢拼的青春身影吸引了眾多目光。

  2025年“蘇超”共有516名參賽球員,有275人來自教育系統,占比53.3%,其中在籍在讀學生球員達217名、教職工58名。他們的亮眼表現,為當前發展好校園足球帶來何種啟示?

  啟示一:

  打造特色體教融合路徑

  鹽城隊門將嚴子航屢次撲救成功,成為球隊堅固防線。自“蘇超”開賽以來,嚴子航所在的東臺市三倉中學已為鹽城隊輸送了18名學生隊員。

  “‘蘇超’已成為江蘇省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成果展示平臺。”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李春滿表示,江蘇校園足球體教融合特色鮮明,已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發展體系,探索出多樣化的融合路徑。

  鹽城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東臺安貝斯足球俱樂部以東臺市第二實驗小學為基地,構建了完整的四級梯隊,試點“文化學習+專業訓練”的“學訓一體”模式。南京雨花臺區則創新打造“體教融合+職業俱樂部”模式,與南京大學、南京城市足球俱樂部簽訂三方協議,共同提升球員競技水平。南通等地則采取“市隊校辦”模式,集中選拔區域內優秀苗子至特定學校,聘請專業教練進行集中培養。

  “這些舉措推動了專業足球隊與優質教育資源深度融合,促進了校園足球的普及與足球精英人才培養。”李春滿說。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蔡向陽建議,要加強學校與社會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動校園足球的發展。同時,還可以鼓勵學校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足球校本課程,提高學生參與興趣。

  記者注意到,近期,鹽城、常州等地陸續發布了足球改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對校園足球發展作出專門部署。鹽城提出深化校園足球教學改革,探索將足球運動納入體育中考選考項目;常州將籌備組建市足球運動管理中心,計劃創建150所以上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

  啟示二:

  激活校園足球育人功能

  “‘蘇超’隊員中,有18人是從大興中心小學走出,他們的特點是‘很拼’,無論面對多強的對手都能一‘拼’到底。”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大興中心小學足球運動負責人郭堂清介紹,最近關注和參與足球運動的孩子日益增多。

  在李春滿看來,校園足球不可能把每個人都培養成職業運動員,更重要的是作為學校教育和學校體育的突破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

  事實上,《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發揮足球育人功能被放在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首位。

  “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已融入江蘇不少學校的人才培養實踐中。部分學校將校園足球納入陽光體育的每一個環節,全員普及足球技能,形成了濃厚的學校足球文化氛圍;還有一些學校構建起以校園足球為紐帶,融合學科教學、藝術教育、科技創新的立體化育人體系。

  “校園足球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元素,需要教師在提高認識、傳授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規則意識和堅韌品質,這些素質和品格會讓學生受益終身。”蔡向陽說。

  大興中心小學已經從校園足球的普及中嘗到了甜頭。郭堂清介紹,大興中心小學連續兩年在宿豫區小學體質健康抽測中獲得綜合得分第一名,學生近視率從6年前的43.01%降至如今的6.74%。

  啟示三:

  暢通人才多元成長通道

  “高中畢業后,我想進入河海大學深造,同時保持訓練,爭取兼顧學業與職業足球夢想。”嚴子航說。

  “12歲退役”現象一度是困擾國內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一大難題。“12歲左右正是小升初的年紀,過去很多學生會因學業壓力增大而選擇退出。”李春滿介紹,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一條龍”培養機制,布局“631”體系,即按照6∶3∶1比例對小學、初中和高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進行布局,目的是建立小初高銜接的人才升學通道,確保每個學段都“不掉隊”。

  如今,鹽城打通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升學通道;從大興中心小學走出的足球隊,能“整建制”地升入宿豫區豫新初級中學和宿遷市宿豫高級中學……“這種貫通培養,對于足球人才的發展尤為重要。”郭堂清說。

  三倉中學足球部負責人何新藝期待足球特長生擁有多元路徑:既可以踢職業比賽,也可以進入高校學習;即使以后踢不了比賽,也可以從事足球管理類的工作,或者回到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反哺基層足球教育。

  去年3月,足球運動成為2024年大學本科新增專業,目前河海大學等41所高校開設該專業。

  “足球運動專業的設立改變了傳統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蔡向陽認為,當前足球運動專業與傳統的運動訓練專業在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上區分度不足,下一步要明確足球運動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核心課程,以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人才培養路徑。

  李春滿建議,未來要進一步探索“3+4”貫通式培養模式,即在中學或者體校3年學習后經考試合格轉入體育院校開展本科階段學習,并促進培養途徑銜接貫通,構建校園足球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04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成人精品美女在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日日躁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freesexvideos精品老师毛多|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2021久久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综合91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