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全國所有幼兒園學前一年約1200萬兒童迎來了一個不一樣的新學期。根據《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預計今年秋季學期將惠及約1200萬人。經測算,僅今年秋季一個學期,全國財政將增加支出大約200億元,相應減少家庭支出200億元。
這是國家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的生動注腳。
在一年前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年來,教育戰線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屬性,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切實強化民生保障力,教育民生的答卷更有溫度。
應對人口新形勢,下好資源配置“先手棋”
人口是教育資源配置的核心變量。面對學齡人口規模和分布的顯著變化,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迎來新挑戰。
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也將“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列入其中。
部署迅速落地。一年來,各地針對學齡人口峰谷變化,因地制宜做好前瞻性布局。
建立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制度——四川依托“智慧教育大腦”,繪制學齡人口數字地圖,直觀呈現區域教育資源及未來10年全省學齡人口變化趨勢,通過AI預警科學指導市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科學規劃布局城鄉中小學——青海綜合考慮出生人口、易地搬遷、農牧民進城等多種因素,逐步建立“新建改建、異地辦學、擴班擴容、學段調整、閑置改造”同步推進的教育資源布局體系,應對學齡人口峰谷波動需求。
加強資源跨學段動態調整和余缺調配——山東青島探索“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教師共享使用模式,加強教師貫通培養。
面對未來高中學位持續緊張局面,如何為未來“解壓”?《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
行動有序推進。各地在高中學位提質擴容上邁出堅實步伐。
浙江首次編制全省普通高中建設規劃,多形式統籌增加資源,今年下半年將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2.2萬個;廣東今年增加4萬個普通高中公辦學位,并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約100所科學教育特色高中;重慶計劃實施普通高中建設工程,建設百所特色高中……
面對人口變化新形勢,教育部推動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山東威海、湖南常德、甘肅天水、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通過市縣結合,全市擰成一股繩,更好統籌區域教育資源優化布局。
一年來,教育資源的前瞻布局,不僅將有效應對學齡人口的“排浪式”變化,更為推進教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基礎。
聚焦民生關切,答好優質均衡“必答題”
一年來,破除城鄉、區域、校際、群體發展不均衡,聚焦群眾對“上好學”的現實需求,一個個民生關切得到回應。
頂層設計,綱舉目張。學前教育法表決通過,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學前教育的法律,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筑牢法治根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部署推動教育資源擴優提質;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補齊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短板……
從大處著眼,一項項改革舉措精準落地。
聚焦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廣西鳳山成立學前教育集團,建立“龍頭園+鄉鎮園+村級園”等幫扶形式,各成員園實現了黨建共抓、管理互融、師資互派、教學互通、資源共享、文化共育、質量共評。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湖北襄陽以教聯體建設推動城鄉教育協同并進,打造教師“周轉池”,形成“優質學科領教、薄弱學科助教、緊缺學科走教”的教師共管共用模式。
攻堅“縣中振興”——2024年甘肅將“強縣中”項目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每縣投入2000萬元支持20所縣中擴優提質;寧夏“一校一策”改善縣中辦學條件,全區70所公辦高中全部納入各類特色聯盟協同發展;廣西提高新建普通高中獎補標準,加強縣域高中教師定向培養。
關注特殊群體——國家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啟動建設;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由6000元提高至7000元,惠及約91萬名殘疾學生;國家獎助學金資助標準提高、政策覆蓋面擴大。
從小處著手,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
教育部連續兩年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和“規范管理提升年”行動,進一步清理整治違背教育規律、侵害群眾利益的辦學治校行為。
關于校園餐,全國中小學食堂供餐率達70.75%,自營食堂占比85.24%;關于教輔征訂,山西為180余萬名學生提供免費教學資料1200萬冊,廣東在珠三角地區實現義務教育教輔全免費;關于校服采購,教育部印發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四川省推行“校服管理信息化+家長全程參與”……
一年來,教育戰線將優質均衡的目標細化為一項項具體舉措,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深化數字賦能,按下終身學習“加速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
一年來,數字化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學習者,為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提供了可能,成為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的強大引擎。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持續升級。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特殊教育板塊、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相繼上線;服務大廳覆蓋就業服務、考試服務、學位學歷等51項政務服務,累計辦件超過1.32億次;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2.0智能版發布,平臺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教育公平優質有了數字化解決方案。
海南三沙市永興學校深化應用國家平臺,開齊開好全部學科課程,與海口學生同上一堂課;寧夏搭建1200多所數字孿生學校,集聚3000多名學科教師,所有農村學校與城市優質學校實現線上結對。
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持續推進。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AI試驗場”,集成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的10款AI應用,涵蓋學生自學、教師教學、教育治理、科研創新四大模塊,各類工具得到了師生廣泛好評。
數字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按下“加速鍵”。
今年6月,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國家開放大學舉行數字賦能學習型社會建設主題活動。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面向社會的通用課程,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再次上新3000門(個)優質資源,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匯聚課程資源49萬門。
一年來,教育優質資源更加普惠,學習方式更加靈活,教育服務更加高效,教育數字化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一年間,更高水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公共服務正在有力推進。這份溫暖的民生答卷,將成為教育強國建設最堅實的基石。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7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