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學生家長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需要家長簽名時,不少父母會寫上“某某的爸爸”或“某某的媽媽”。比如在“父母課堂”里上課的家長完成規定作業上交后,幾乎有超過一半的家長都是如此署名。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反映了當下不少中國式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即過于投入到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中,而忘記了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我的存在。
父母對子女的愛和付出是人類的天性使然,但是在成為其他角色之前,父母要有這樣的自我意識,即先成為獨立的自己,再去與孩子建立健康、和諧又有界限的親子關系。同時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這種“精彩”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無關,而是指可以活得獨立、樂觀、自洽、有幸福感。
經常聽到有父母抱怨:“我每天都在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她還挑三揀四的,心累!”“孩子進入畢業沖刺季后,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他考好了,我跟著笑;他要是沒考好,我大氣都不敢出”……有不少父母在親子關系中活成了很卑微的樣子,或者抱怨孩子沒有感恩心,不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其實,父母可以嘗試用更加平等的心態與孩子相處。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也都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父母盡到自己的本分,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和照顧,但不要將自己的人生完全和孩子綁定在一起,或者用“自我犧牲”的方式來綁架對孩子的愛,這樣既會在“親子一體化”的關系中失去自我,又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如何建立更加輕松、和諧的親子關系?這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建議父母們先在如何愛自己、接納自己這方面給孩子做好榜樣。在成為父母以后,也要關注自己內心的需要和真實的感受,這不是自私,而是保持內心的獨立意識和對自我的尊重。學會接納自己、關心自己,這樣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自然也會有一個更加輕松、從容的狀態,不至于將所有的焦點和關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弄得孩子也活得緊張或焦慮。
在親子關系中還有一個規律是,你自己沒有的東西或者沒有的力量也很難給到孩子。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景是,父母覺得自己的生活都以孩子為中心,每天圍著孩子轉,卻反而遭到孩子的各種嫌棄。“我媽媽沒有什么愛好,她最喜歡的事情是做家務”“我父母就是很無聊、很無趣的人,成天只盯著我的學習,我們之間根本沒有什么共同話題”……聽到孩子的吐槽,父母也許會覺得傷心,但從中也需要引起反思,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關注一下自我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可以傳遞給孩子更多積極向上的力量,也努力成為孩子真心欣賞的人生的榜樣。
父母在愛孩子之前,先學會愛自己,其實也是在儲備足夠的“愛的本金”。當父母可以在細碎的生活日常里活得從容、充滿喜樂,并營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就是在為孩子書寫幸福的樣本,孩子自然會循著父母的腳步,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實現自己的幸福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也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父母對子女真正有智慧的愛是要將他培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有能力去獨立面對未來的挑戰,經營屬于自己的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主要職責就是陪伴、欣賞、支持,給予他愛與鼓勵。對未來的擔心或對孩子的控制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加大彼此的壓力,讓教育失去本應有的美好。當有一天我們聽到孩子這樣評價自己的父母,也許恰恰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成功:“媽媽,你一點兒也不嘮叨,我喜歡你每天哼著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樣子”“爸爸,你那么喜歡體育鍛煉真好,下次記得帶上我一起……”
每個生命都可以如其所是地綻放,父母也有權利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過好自己的人生,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ㄗ髡邌挝唬航K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7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