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進化與全球共生 在探討人工智能之前,我們先回溯到其根源——人類智能。人類智能不僅孕育了人工智能,更為其不斷進化提供了原始動力。近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令人矚目:從2022年的高中生水平,到2023年逐步達到本科生水準,2025年...回顧人類的進化歷程,以往所有的飛躍都依賴于純粹的人類智慧;而未來的進步,將不再是單一大腦的獨角戲,而是人腦與人工智能協同構建的全新智腦。這種融合的進化,不僅重新定義了智能的邊界,也昭示著一個充滿無...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關鍵 當今世界,教育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幫助學生掌握可靠方法和工具的手段,使其能夠在日益復雜多變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自信前行。 當前,那些易于教授和測試的知識技能,往往也最容易被數字化和自動化替代...當今世界,教育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幫助學生掌握可靠方法和工具的手段,使其能夠在日益復雜多變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自信前行。當前,那些易于教授和測試的知識技能,往往也最容易被數字化和自動化替代...
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從智能學習分析系統為學生精準推送個性化學習內容,到自動化教學輔助工具減輕教師教學負擔、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助力學生高效成長,再到技術推動學科...面對人工智能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深刻變革,世界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國際組織積極行動,在政策制定、技術應用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了廣泛且深入的探索,以尋求適應這一變革的高等教育發展新路徑。
感受敦煌 那年,我的越南老師的一句話“除了沉浸在書里,你對越南之外的世界一無所知”,讓我徹底認識到自己除了書本的知識外,對這個世界好像知道得太少。于是,我開始認真欣賞世界,打開心門感受世界。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學校組織我們去敦煌的機會非常難得。敦煌是一個多文化交融之地,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行在敦煌,感知中國”,感謝學校給了我穿越時空的機會,欣賞古人留下的寶貴遺產。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視傳專業的中國敘事策略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各國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的重要橋梁。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當下的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創...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各國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的重要橋梁。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當下的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創...
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合作培養的山東交通學院實踐 2023年夏天,山東交通學院頓河學院(簡稱“頓河學院”)迎來首屆畢業生——155名學子中,114人繼續深造,其中92人赴國外高校攻讀更高學位,升學率達73.5%。選擇在國內就業的畢業生則進入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作為山東省首家中俄合作辦學機構,頓河學院緊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交通強國戰略,交出了一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答卷。
高校國際交流合作職能的探索與思考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至此,國際交流合...作為現代大學的第五項基本職能,國際交流合作具有獨特的系統特性。相較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項傳統職能,其特殊性源于自身的雙重屬性:既作為獨立職能存在,又深度嵌入前四項職能之中。
津門傳華韻 故事繪中國 秉承“中華文化,世界傳播”的愿景,“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已走到第四個年頭,持續助力青少年以故事為橋,努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魏麗莎:從世界走向南沙的“引才大使” 魏麗莎(Elizaveta Vede),俄羅斯青年,南沙引才大使。2022年畢業于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Ural Federal University)語言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先后在俄羅斯烏拉爾國立法律大學(Ural State Law University...
褚曉文:在更大的舞臺上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褚曉文,廣州南沙高端領軍人才,1999年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2003年博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2003年到2021年,在香港浸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職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現任香...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當地時間8月28日至29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率團赴智利出席世界教師峰會和2030年教育高級別指導委員會會議,并訪問智利。訪問期間,懷進鵬分別與聯合國教...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當地時間8月28日至29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智利圣地亞哥出席世界教師峰會和2030年教育高級別指導委員會會議。 懷進鵬作為世界教師峰會唯一受邀會...
參訪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拓寬視野;開展短期訪學,突破知識邊界;跨國社會實踐,在工程實訓中增強本領……這個暑假,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的本科生背起行囊,奔赴英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為深化中澳教育合作、促進中文教育國際推廣及教材資源共建共享,當地時間8月25日,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以下簡稱“中教集團”)董事長馮...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照彬 徐王皓)“很高興在這次夏令營活動中認識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院校的同學,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觀看了蕭敬騰的演唱會,這是我喜歡的一個歌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陳凌 尚紫荊)近日,央視頻播出13分鐘24秒的紀錄片《綠行萬里:德國包豪斯的中國答案》(德文版《Grüne Reise über Tausend Meilen: ...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8月24日,第二十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在福建平潭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出席活動并致辭。 吳巖指出,“漢語橋”...
近日,在天津大學智能配用電裝備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穆罕默德·沙拉爾正全神貫注地調試著人工智能算法。屏幕上的數據曲線不斷跳動,他正努力研發一套基于AI的綜...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配亮)近日,由云南省教育廳支持、云南師范大學主辦的2025年“民相親·教育行”南亞東南亞教育合作精品活動——南亞東南亞國際中文教育研討會在云...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林煥新)為深化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促進中國和新西蘭教育文化交流,當地時間8月22日,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以下簡稱“中教集團”)董事長馮云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