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各級主管部門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沙河口區中小學全面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嚴格履行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帶隊伍”職責。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四個工程”(強基工程,頭雁工程,先鋒工程,紅苗工程),讓黨支部成為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主心骨”,讓黨員成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力軍”。
堅持加強師德建設,推動常態化長效化
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在教師日??己酥新鋵崕煹虑爸冒殃P作用,在崗位聘用、評優評先等各類活動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強化教師師德評價監管,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并加大選樹優秀教師典型力度。
多管齊下,打好干部教師隊伍建設組合拳
一是干部隊伍建設。
優化結構,提升干部隊伍整體功能。堅持新老干部搭配,建立區教育系統后備干部和優秀青年干部人才庫,跟蹤培養和定期考察相結合,形成日常發現、動態管理、持續培養、合理使用的工作機制,加強源頭儲備,持續優化結構,推進干部梯隊建設。
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堅持把有政治素養、有教育情懷、有工作能力的人放到領導崗位,充實到干部隊伍。
注重培養,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校、紅色教育基地等培訓陣地作用,組織開展新任職領導干部培訓和座談,舉辦青年、后備干部論壇交流及演講展示,全方位、立體式加強年輕干部的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
示范引領,抓實干部成長“傳幫帶”。依托“名校長工作室”,通過專家引領、實地考察、主題沙龍等方式,圍繞高品質課程建設、高質量課程實施、高素質隊伍建設、高水平學校管理等主題定期開展活動。同時開展機關與學校間雙向掛職鍛煉,推進學校事業和區域教育事業雙向奔赴。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建設。依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師德建設水平、突出文化建設引領、推進身心健康工程、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五項提升措施,搭建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平臺、教師專業能力競賽和評優平臺、激活特色校本研修三大平臺,賦能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持續完善教師培訓模式,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搭建三支指導團隊和四大發展項目,系統打造教育領航續航啟航隊伍,打造業務精湛、教學有方的教師隊伍。建立一支骨干教師隊伍發展序列,培養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建立正高級教師、校長顧問團,名師、名校長工作團,建設優秀教研員團隊三支指導團隊,建立干部教師培訓資源庫建設項目、推進優質資源共享項目、干部教師培訓項目、優秀人才引進項目四大發展項目。三支團隊把學科的專業指導延伸到每一所學校、輻射到每一位教師,形成了“學習—輻射—成長—學習”的閉環。
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和機制。通過干部調整、教師交流均衡配置教師資源、加強教師人事管理、優化學歷學位結構、建立與完善骨干教師遴選和培養機制、優化學校崗位設置、指導學校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加強與編制部門和人事部門溝通、推進“縣管校聘”改革,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健全完善教師職業發展管理服務支持體系,統籌支撐教師隊伍優質均衡發展。
建立名師引領的區域教師發展體系,打造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梯級攀升建構教師隊伍五維進階培養模式。形成以區教育局主導,區進修學校為培訓主陣地,學校為主體的三方協同培養機構。構建“鑄魂”-“筑基”-“強師”-“育名”-“領飛”五維進階培養模式。“鑄魂”即將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鑄職業道德之魂;“筑基”則以人文素養、教育教學技能、專業發展、課堂實踐為抓手,筑專業素養之基;“強師”即引導教師走科研強師之路;“育名”即依托現有的名師資源,以“名師育名師”,為教師隊伍儲備名師資源;“領飛”即從名師中培養教壇“領頭雁”,回饋和反哺教師隊伍建設,形成教師培養“閉環”模式,使系統內不斷涌現出優秀青年教師、骨干教師、高精尖人才。
探索建立名師引領的區域教師發展體系。首先,變“評選認定”為“培養使用”。“名師工作室團隊”實行“培養對象”制,進行為期三年的周期性培養后方可為認定“名師”,過程中賦予培養對象輻射帶頭任務,實現了在培養中鍛煉、在鍛煉中培養的良性循環。三年來沙河口區培養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等省市級優秀教師共88人。其次,變“領導管理”為“責任指導”。在“名師工作室團隊”建設中,沙河口區積極探索“責任制”,每個工作室都由教育局責任科室確定一名“領銜人”,進修學校負責業務指導和工作考核,“領銜人”所在學校負責選拔推薦工作室成員,并為工作室教研活動提供支持。
實施“筑根導行計劃”。即開展“筑師德根基導師范行為、筑學科根基導教學行為,筑生本根基導管理行為”,通過集中培訓、跟蹤指導、新苗杯大賽、同課異構、名師工作室帶新、校本研修等靈活多元的培訓,有效促進新崗教師成長。
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進身心健康“1+4+N”工程
沙河口區啟動身心健康“1+4+N”工程,在教師層面組建“沙河口區教育系統教師心理健康工作室”。工作室借助高校和社會力量,依托“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等專業院校資源,由專家領銜,高位切入推進,重點瞄準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大需求和教研問題,搭建線上線下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通過“外引內育”,雙向發力,建立科普宣傳、教學研究、專業指導和心理輔導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建立五個實訓基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動和心理專題培訓,編寫《教師心理健康指導手冊》,并為個別教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持續均衡發展,有序推進干部教師交流
積極傳達解讀大連市教育局教師交流政策方向,區教育局制定符合區域特點的教師交流實施意見,將教師交流完成情況與績效考核、崗位聘用工作直接掛鉤,不斷加大教師交流的宏觀調控力度,實現校際間教師資源合理調配,促進學科教師優化配置。
引進優秀人才,優化教師隊伍
三年來沙河口區突破專業限制,增加綜合類院校畢業生,調整教師專業結構;突破地區限制,立足東北,面向發達城市和西部地區,拓寬人才來源入口,從源頭上調整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在繼續充實中小學主學科教師數量的基礎上,向史、地、政、生、音、體、美、心理等學科傾斜,招聘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完善教師職業發展管理服務支持體系
指導系統內74個事業單位,3180名教職工開展第五輪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充分聽取各單位、各學段一線教師心聲,將崗位設置放在整個教師隊伍的全局之中,從總體上分析它在系統中的作用,動態調劑各崗位設置,兼顧各學段教育、教師發展需要,推動崗位設置與聘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以區域統籌規劃為契機,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整體辦學品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