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北區以五個“一點”小切口做高質量發展大文章,全面推進“讀一點名著、做一點運動、學一點藝術、搞一點科創、會一點家務”的區域特色教育活動。
一、主要內容
“讀一點名著”——讓學生“強”起來。
要求學生有質量地讀完新課標規定的必讀書目,分學段推薦閱讀書目208篇。每學期精讀1-2本書,每學期精讀1-2本精選書目,開展閱讀分享展示活動,培養自主閱讀、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將其與個人成長、情感體驗、感悟體會相結合。
“做一點運動”——讓學生“壯”起來。
基于體育課程標準,每個學生熟練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讓學生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學一點藝術”——讓學生“雅”起來。
基于藝術課標要求,分學段推薦音樂欣賞曲目80首,學生自主選擇學習1-2項藝術技能,熟練掌握其中一項,受益終身。
“搞一點科創”——讓學生“慧”起來。
學生在校期間獨立或合作完成1-2項科創作品(含實驗、制作等作品),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科學素養。
“會一點家務”——讓學生“勤”起來。
創建“勞動創造幸福”區級德育品牌。學生每個年段均要學會2-3項家務勞動技能,在參與勞動過程中,提升道德修養,培育責任意識,發展勞動觀念與能力,養成勞動習慣和品質。
二、成效初現
江北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五育融合教學路徑,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域推進“五個一點”特色教育活動,狠抓課堂質量,完善課后延時服務課程體系,形成了基于課程標準高質量實施國家課程的區域共識。區教委主要負責人走進學校執教公開課、開展“書香校園領航計劃”進校園11場,編印《名著選讀》,組織家庭系列共讀活動,引入區圖書館等社會資源升級館校合作、拓展閱讀空間。全區所有學校每年常態開展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等活動。實現以五個“一點”小切口撬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校內作業負擔減輕。強化學校作業管理主體責任,落實校長負責制,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監督。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常態教研范疇,充分發揮學科中心組作用,組織研究團隊,對學科作業進行了區域性整體設計,并與以校為本、以學科為本、以班級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多元化作業設計相互借鑒,融為一體,開設江北區“作業管理超市”。學科中心組創設“作業資源包”,為全區中小學每個學科、每個學段設計并推送單元作業資源包、綜合作業資源包。各個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征,優化整合校本作業,以“基礎、提升、拓展”分層作業設計為導向,采取“學生自主+教師答疑+個別輔導”的模式,鼓勵教師根據學生學業水平的差異性布置作業,創造性地設計更具實踐性、體驗性、趣味性的作業。
校外培訓負擔減少。由江北區政府統籌,區教委、區市場監管局、區公安、區消防部門共同參與,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開展對轄區內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所有機構的拉網式排查。嚴格督促培訓機構將全部預收費通過全國平臺繳納至資金托管專戶,實行“一課一消”模式,嚴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情況發生,切實維護學員及家長的合法權益。
課后服務全面落實。全面實行課后服務“5+2”模式,全區65所中小學每周5天,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各校嚴格執行課后服務結束時間不早于學生家長正常下班時間的規定。建立江北區未來教育研修中心在線平臺,依托騰訊、釘釘等網絡平臺實現師生在線互動交流答疑,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課堂變革成效突出。建立教研工作的敏捷響應系統,按照“區域推送資源—學校匹配資源—教師應用資源—反饋優化資源”的路徑,打通教學與教研的“最后一公里”。“個性學、智慧教,智能管”的區域智能教育生態體系初見雛形。研修機構數字化轉型經驗在教育部“國培計劃”管理者高級研修班進行展示。以學科中心組帶動全域教師提升,制定《江北區中小學學科中心組建設工作方案》,建立27個中小學學科中心組,立項52個研究項目。開展激勵“五要素課堂”教學變革研究,江北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指南單列“五要素課堂”專項課題23項。研發出具有江北辨識度的本土原創系列精品課程:“小學生學習力提升課程”“教育戲劇課程”“具身學習課程”等示范課例及配套資源。開發出蔬菜種植、動物養殖、烹飪烘焙等特色課程百余門。
教師發展全面加速。實施人才隊伍建設“五大工程”(政治能力與師德建設工程、全員素質提升工程、名優教師培訓工程、學科中心組建設工程、校級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啟動“杰出園丁千人培養計劃”和“優秀教育人才專項支持計劃”,開辟“銘師—明師—鳴師—名師”階梯成長路徑。區教師進修學院成為教育部首批5個“強師計劃”示范性教師培訓機構之一。
學校特色辦學突顯。著力打造“五個一點”區域特色項目和特色樣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樣態。邀請國內基礎教育名家對江北區17所優質中小學深入診斷,有效幫助學校提升整體發展水平,打造學校教育品牌。學校百花齊放,各美其美,形成了新美教育、華新科技、鯉魚池書畫、雨花游泳、米亭子田徑、和濟足球等特色品牌。打造“五美育德”“六一”成長教育、離校儀式課程、“三級階梯式”陽光課程等市級德育品牌。八中宏帆、華新小學入選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學生五育融合顯著。全區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高于全市平均8個百分點;組織中小學生藝術節片區賽、決賽,開展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評選,在市級藝術活動月系列活動中獲27個一等獎,連續多年獲優秀組織獎。2023年,1名學生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員”;11名學生獲市“小科學家”“小發明家”稱號;參加體育賽事獲全國金牌18枚,市級金牌79枚,打破全市紀錄10次,400名學生在各類藝術、科技比賽中獲全國一等獎和市一等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卓有成效,2人獲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9人上榜重慶市2023年度“新時代好少年、好老師、好家長”名單。
綜合改革全面突破。成功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獲評“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優秀試點單位。4個案例分獲重慶市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一、二等獎,區委教育秘書組連續兩年獲優秀組織獎。成功立項第九批全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研究課題4個,開展2批區域教育評價改革試點9個。有3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97個各類市級課題,95個區級課題在研。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