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近年來,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使命,緊緊把握“教產同行、雙向賦能”的辦學邏輯,立足自身辦學實際,創新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將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效銜接,重塑職業教育的新生態,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
與行業龍頭“攜手”
以產業學院筑牢類型教育特色
產業學院作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臺,以及促進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治理和助力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職業教育凸顯類型特色的本質要求。
聚焦區域優勢產業。立足自身電子信息、數字媒體、智慧建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專業群優勢,圍繞“一體兩翼五重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任務,主動對接重慶市“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突出專業集群主攻方向,加快專業設置調整,加強專業集群建設,全面優化布局結構,形成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互聯網+”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體系。
聯合產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與龍頭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深度合作,與東軟共建智能網聯產業學院等校企合作載體,攜手長安汽車等頭部企業新建一批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教師企業實踐站、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育人實踐載體,深化產教互動,入選重慶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單位,以此推動關鍵辦學能力提升,逐步形成協同、跨融結合、多要素銜接的產教融合新生態。
緊靠卓越產業集群。聚焦重慶市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在服務現代商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做“大文章”,積極搭建全國智能網聯、全國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等產教融合體、高水平產教融合基地、職教集團等平臺,逐步形成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典型范式,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發展,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開放大學“一體”
以特色學院統籌“三教”協同創新
“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為高職院校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整合、重構辦學育人發展模式、探索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有效路徑提出了新要求。
夯實“兩校一體”。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充分發揮與重慶開放大學“兩校一體”的優勢,堅持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雙輪驅動,創新體制機制優勢,多措并舉地促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一院一策”“一專業一策”等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基于遠程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融合的理路,形成獨具特色的“兩校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建設“特色學院”。遵循職業教育、開放教育的類型趨同性,按照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原則,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精準發力,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在開放大學基層辦學單位基礎上,共建了鄉村振興學院、城市建設與管理學院、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等16所特色學院,推動高職教育、開放教育、社區教育、社會培訓等融合發展,探索出高職教育轉型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案。
深化“三教”協同。圍繞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貫通、融合和一體化問題,積極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趨勢,深化實施以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以質量診斷與改進為核心的內部管理改革等基礎性改革,協同推動業務發展、系統再造,促使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從“不同”走向“協同”,提升人才培養全過程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不斷釋放“兩校一體”辦學活力。
與中小企業“共舞”
以科教融匯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科教融匯是助推職業院校發揮科技創新重要作用的催化劑、助力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倍增器,要求職業院校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尤其是服務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和積極的促進作用。
面向企業搭建服務平臺。積極對接上級主管部門和產業園區,深入了解區域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緊密圍繞企業需求,準確反映產業發展方向,集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技術技能積累、成果轉化為一體的重慶市眾創空間、重慶市職業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重慶市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10余個市級以上科研平臺、服務平臺,為科研創新、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提供了堅實基礎。
聚焦需求推進科教融匯。發揮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主動為中小微企業組建科研創新團隊,構建協同創新、專業交叉的科研組織模式,聯動開展關鍵技術問題攻關,推進“立地式”科研,大力開展應用技術研發轉化,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為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助力百余家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展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研發能力。
圍繞匹配健全培育體系。積極融入重慶市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持續加大數字化賦能,在推進重慶市學分銀行建設與運行的同時,著力建設職業能力大數據分析平臺。比如,面向快遞物流新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動建設行業資歷框架標準體系,推動優化企業人力資源體系,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凸顯了職業教育與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為中小企業轉型貢獻了職教力量。
(作者單位系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項目[JD2024Z022]、重慶市社科聯調研項目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09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