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承辦的福建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曹曉檳在“商務軟件解決方案”賽項上榮獲金牌。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學院對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重視,也彰顯了學院在人才培養和技術升級方面的不懈努力。
學院學生曹曉檳(右)榮獲福建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金牌
產教融合 構建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
此次大賽項目以破解產業痛點難點問題為導向,既是競技平臺,也是助力區域產業發展的契機。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積極推行“產教融合、賽訓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引入企業技術標準、項目資源和技術人員,并將其分別轉化為專業標準、課程教學資源和兼職教師團隊成員,依托企業真實項目開展實習實訓,并以技能競賽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以此推動教師團隊不斷提高技術和教學水平。目前,軟件技術專業師資隊伍由48位校內專任教師和26位企業兼職教師組成,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教師22名,碩士以上學歷教師33名,“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60%。
賽證融通 搭建多元成才通道
為了更好地對接行業需求,學院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將東軟教育集團的“1+X JavaWeb應用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育部與技能培訓組織聯合頒發的“1+X大數據平臺運維證書”等納入學生畢業相關要求和規定,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技能競賽有關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
學院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將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各環節,以崗位(群)職業標準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學創新 助力學生高質量就業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院根據學生特點,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多種形式的“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教師依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要求、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方式,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采用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成為一支精技善傳的“金師良匠”隊伍。
這支隊伍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而且善于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近3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70%,超過60%的畢業生就職于廈門軟件園區及其周邊企業。
未來,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將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契機,探索更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不斷創新育人機制,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助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