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的當下,不少教師面臨AI生成結果與實際需求脫節的困境。近日,學科網《老師請開講》“學AI用AI”系列第13期“AI核心技能:掌握多輪對話的秘訣”開講,教師人工智能技能實踐者、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第三實驗小學教師高忠臣,以“四大核心優化策略”為核心,通過真實案例演示為教師提供了“讓AI生成結果更貼合教學實際”的實操指南。
本次講座吸引近6000名教師在線參與,互動區留言超3500條。不少教師表示,講座直擊“AI 生成結果不理想”的痛點,提供的優化方法簡單直接且可操作性強,讓AI工具真正從“炫技”走向實用。
高忠臣在講座中指出,AI生成并非一步到位的魔法,而是需要教師通過有效對話持續優化的過程?!昂玫腁I結果,是教師與工具共同創作的產物。” 這一觀點得到了在場教師的廣泛認同。
講座開篇直指教師使用AI的普遍認知誤區——“一個萬能提示詞就能得到滿意結果”。高忠臣通過調研數據指出,超過80%的教師對初次AI生成結果不滿意,其根源在于三點:一是AI不會“讀心術”,無法獲取未明確的背景信息;二是語言表達存在天然歧義,AI可能誤解語義;三是教育場景本身復雜,難以一次完成精準生成。
“比如讓AI寫‘精準’的教學目標,‘精準’究竟指符合課標還是可測量?不明確的指令只會讓AI輸出模板化內容。” 高忠臣的分析讓教師們恍然大悟,為后續優化策略的理解奠定了基礎。
高忠臣講解四大核心優化策略
在講座中,高忠臣提煉的“四大核心優化策略”是本場的核心內容,形成了從“初步生成”到“落地應用”的完整閉環。其中,“提問式優化”通過追問細節、限定范圍引導AI深化內容;“反饋式優化”用“具體評價+修改建議”精準修正,如同批改學生作文;“迭代式優化”分階段拆解任務,避免AI因需求過多而失焦;“融合式優化”讓教師結合教學經驗進行最終整合,如根據學生特點調整AI生成的課堂活動設計,確保貼合實際。這四大策略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搭配,為教師提供了應對不同場景的工具箱。
為讓教師直觀理解策略應用,高忠臣以“生成智能班級管理網頁”為案例,完整演示優化全過程,案例中甚至包含AI理解錯誤快捷加減分規則、界面元素遮擋等真實問題的解決,讓教師看到從“不完美到完美”的完整路徑,增強了方法的可復制性。
高忠臣在講座中反復強調:“AI是助手而非替代者,教師的經驗判斷才是優化的核心。”他指出,融合式優化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審閱AI對課標、教材的理解,加入個性化教學風格和學生特點,讓技術真正服務于教學目標。
學科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講座聚焦“AI生成結果的落地‘最后一公里’”,旨在為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法論。未來,《老師請開講》系列將持續關注教師真實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氣的實踐內容,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向深向實發展。(何生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