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積極探索與實踐“產教鏈通·賽證耦合·融創共長”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的難題,為區域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產教鏈通:精準對接 破解人才供需錯配
學院立足電子信息專業群,入駐廣西南寧電子信息科技園區,與華為、南寧產投華創等8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構建“產教鏈通”三維協同育人體系。通過“產業需求感知—診斷預警—專業重組—持續優化”閉環機制,實現專業與產業匹配度高達95%。校企共建15個生產性實訓基地,開發32個前沿實訓項目,推動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100%對接,顯著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
賽證耦合:以賽促教 鍛造復合型技術精英
學院創新構建“課—賽—證—崗—創”五位一體培養體系,將技能競賽、1+X證書制度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通過“賽事資源—教學場景—證書體系”三階轉化,實現“產業需求—競賽標準—課程內容”動態耦合。近3年,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國家級獎項7項、省部級獎項34項,開發賽證融合教材2部,培養出一批具備工程實踐與協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學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
融創共長:園院一體 構建校企發展共同體
學院入駐南寧電子信息科技園辦學,采取實體化運作,形成了“管委會+理事會”的治理架構。學院根據園區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實現了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和動態適配。學院依托園區資源,共建科創中心與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年提供實習崗位1500個,服務企業技術需求139項。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學院與43家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累計培養高技能人才4000余名,形成“校內實踐+區域輻射”的創新創業網絡。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的部分成果
成果顯著:形成可推廣的機電方案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產教鏈通·賽證耦合·融創共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入選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專項行動計劃實施單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群躋身廣西“雙高”建設名單;獲自治區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A類)、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學生社團獲“一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建成國家級、自治區級在線精品課程2門,開發“十四五”國規教材2部;SMT電子生產性實訓基地獲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認定。
2024年學院獲得廣西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院系(A類)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林勇堅表示,學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真正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積極應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共繪職業教育新藍圖。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