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郭灼)高質量完成山羊瘤胃切開術、病原菌檢查與血凝試驗、禽的病理剖檢與診斷……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戴溢鋅、張雪婷等5位學生,以熟練的操作技能和精湛的表現,斬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技能大賽團體特等獎。至此,獸醫學院學生已四次斬獲該項比賽團體特等獎。
這只是華南農大培養復合應用型、拔尖創新型和預防獸醫師類、臨床獸醫師類“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的縮影。近年來,華南農大構建校際、校內、校企、境內外協同等四大協同機制,將臨床技能和創新能力訓練縱貫培養全過程,打造“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獸醫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新體系。
大二、三的暑假,戴溢鋅都到動物醫院當醫生助理,通過擔任麻醉助手、給動物扎留置針等實踐,將知識內化為素質。近年來,華南農大進一步整合企業育人資源和創新要素,將企業前沿的創新優勢轉化為鮮活的教育內容,探索與行業企業聯動的實踐創新模式,從招生、培養方案制定等方面,全過程進行校企深度協同的人才培養。其中獸醫學院以技能訓練為牽引,通過建立學生-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暑期實踐項目,引導學生知行合一。近兩年,學校獲批30多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原來就像是為實驗而實驗的‘工具人’,但科研培養了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華南農大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廖曦藍在大二時就進入學校獸醫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研究室,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循步前進。大三上學期,在導師郭霄峰指導下,她的《趨化因子受體CXCR3在狂犬病病毒感染中對血腦屏障通透性及免疫細胞浸潤的調節作用》課題,獲批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我校將科研平臺、項目等科研資源引入到本科生培養過程中,引導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本科人才培養,培育學生發現問題、動手創新等核心素養。”華南農大校長劉雅紅介紹說,學校大力開展科研育人工作,校內多個省部級以上實驗室均向本科生全面開放。
“每門專業課都配套實驗課。”在大一時,華南農大2017級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林錦航就通過獸醫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課程,進行解剖小豬仔等實驗,開始接觸、學習動物醫院前臺工作程序等42項基本技能。
“獸醫學科作為應用型學科,強調專業基礎與臨床實踐并重,實踐訓練應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院長馮耀宇說,為解決原來獸醫學生實操機會少,實驗內容割裂、不連貫等通病,學院以國家級獸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平臺,新開畜禽疾病診斷等大型綜合性實驗,新增臨床基本技能訓練等超前開課、多學期連續開課的技能訓練課程,將臨床技能訓練縱貫培養全過程,強化卓越獸醫人才應具備的個性化、專題化、多樣化實踐技能。目前,獸醫學院本科生實踐課程學時占比達45%。
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華南農大獸醫學院堅持資金等資源優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學,加強校內實踐平臺硬件建設,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和檔次。同時,學校優化和重組已有資源,構建多層次、資源共享式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新平臺。目前,學院形成了涵蓋獸醫形態學等四個課程大類實驗教學中心。
“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強農興農過硬本領的廣闊舞臺,我們建立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高水平獸醫人才。”華南農大獸醫學院黨委書記嚴會超介紹說,該院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打出思政課改革、課程思政攻堅、實踐育人等組合拳,引導學生把更高質量的論文,寫在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
實踐育人組合拳助力華南農大“兩型兩類”卓越獸醫人才不斷提高臨床實踐應用能力。自2012年以來,學校獸醫學院28、25和100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獸醫技能競賽獎。學生畢業后第一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60%左右,為全國平均通過率的4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