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近年來,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度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培養的畢業生因“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在辦學上,邢臺醫專辦有著自己特色鮮明的育人機制。該校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和1所老年養護中心,形成了“一校兩院一中心”的辦學格局,創新了“教醫養”深度融合的辦學特色。在此基礎上,學校構建了“五個合一” 的育人機制和運行機制:學校與醫院(中心)合一、教師與醫(護)師合一、教學與科研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實訓與醫護服務合一。
圍繞為基層培養更多應用型醫學人才的目標,該校始終提倡“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學校教師每年到附屬醫院開展實踐培訓和診療工作,一方面提高了教師臨床治療水平和前沿治療技術,使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充分對接,教學與崗位人才和技術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也將救死扶傷、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職業精神融入課堂教學。
附屬醫院專門設立臨床教研室,負責教學、見習、實習等工作。附屬醫院和養護中心醫護人員通過承擔學校教學任務,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更好指導學生臨床實踐,使教學與實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同時,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周末及寒暑假廣泛開展下基層義診志愿服務,將所學知識服務大眾健康,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方面“作貢獻、長才干”。
臨床醫學專業實行“層級遞進、綜合培養”模式,一年級夯實理論基礎、二年級強化技能訓練、三年級突出臨床實踐;護理專業實施“三六三”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學校一體化教室、附屬醫院、實習基地三級平臺,實施課前任務驅動、課堂教學做融合、課余綜合實訓、假期實踐鍛煉、實習前綜合崗前訓練、頂崗實習六段教學,循序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綜合能力;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形成“醫教合一、學工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附屬醫院優勢資源,在附屬醫院檢驗科設立教學課堂,專業技能課程設在學校仿真化驗室和附屬醫院檢驗科進行,由醫院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施教,并安排學生周六、日到檢驗科見習,邊學習專業技術理論知識邊進行臨床實踐能力的訓練,將課堂所學內容及時運用于工作之中……
同時,近年來,邢臺醫專積極構建“六位一體評價、六類反饋診改、六種方式融合”的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即依據在教學中崗位特點、知識背景及角色的不同,分為領導干部評價、督導專家評價、學生評價、系(部)評價、同行評價、實習單位評價六大評價主體;教師圍繞學年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督導組現場和次周評語反饋、教學平臺的隨堂評價實施診斷與改進;教學評價努力實現定性與定量、評教與評課、事實評價與效果評價、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獎勵性措施與激勵性措施和教學評價與教師發展融合的“六融合”。
該校在河北省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和護理專業臨床技能考核中,學校連續10年獲得優秀。近5年,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藥學、護理、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眼視光技術、醫學影像技術等專業學生在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39項126人次,團體獎7項15人次。連續多年,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6%。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