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報名!”“我是黨員,我先上!”……8月1-4日,來自教育系統的3000多名教師、機關干部化身志愿者沖上疫情防控最前沿。
7月下旬,南京市、揚州市主城區接連暴發疫情,處在“暴風邊緣”的江都壓力陡增。緊要關頭,江都區教育局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各級黨委、政府要求,迅速啟動疫情應急機制,激活教育系統疫情應急指揮體系,切實擔負起防控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7月30日,揚州主城區被列為新冠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一河之隔的江都“黑云壓城”。黨有號召,教有行動。該區教育局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組建由176名機關、團隊干部,以及3000名教職員工組成的志愿者“突擊隊”,奔赴疫情防控陣地投入“戰斗”。
這是一群“宣傳員”。在云峰社區,37名局機關干部走街入戶,挨家挨戶宣傳全員核酸檢測政策,做好登記排查。教育局發出《防疫抗疫倡議書》,11萬師生利用網站、微信、微博、宣傳欄、班主任寄語等媒介和形式,提醒家人親朋進入商超不哄搶,科學防護不恐慌;向滯留本地的外籍師生提供必要生活幫助;倡導老人、小孩少出門,在家觀看奧運賽事,共享中華健兒榮光,配合社區做好網格化管控。
這是一群“輔導員”。在老年人居多的禹王宮、金橋等社區,近百名教師敲門入戶,熱情而耐心地講解核酸檢測流程,提高疫苗接種知曉率和接種意愿;幫助填報蘇康碼、行程碼;倡導大家“非必要、不外出”,貼心舉動讓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一群“戰斗員”。在城區22個社區,16所學校1624名教師,按照社區統一安排,深入到各個核酸采樣點,查看“兩碼”,采樣登記,測量體溫,維護秩序。在農村,1216名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就地擔任鎮村防疫志愿者,夜以繼日開展宣傳發動、現場引導等工作。
“您好,請問近期有沒有經過南京祿口機場……”8月1日,區實驗初中教師竇愛霞與同事,在一個有20棟樓的老小區內逐戶排查,一天下來累到不想說話。
當天,江都啟動全面篩查工作,1900多名教師深入各個村(社區),頂著烈日開展人員行蹤排查,在最短時間內核查重要線索,手動填報最新居民流動信息,為“跑贏”病毒傳播、扎牢防控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請大家保持一米安全距離。”“大爺,我來幫您填報預約碼”“走不動,我來背您”……8月3日,江都啟動全員核酸檢測。3000多名教育系統黨員、教師沉入249個核酸采樣點,維持現場秩序,配合醫務人員做好全員核酸檢測。
“什么時候采樣結束,什么時候離開。”8月3日下午,在新都社區采樣點,區第三中學副校長孫超和80名同事維護秩序。
深夜時分,千帳燈明。在金橋社區、云峰社區、實驗小學、龍川小學、武堅小學等200多個核酸采樣點,千余名教師志愿者仍忘我地堅守在志愿崗位上。
“沒事,我年輕,我不累!”宜陵小學青年教師吳心蕾,拒絕了輪崗的安排,搶著干急活、累活,防護服里滲滿了汗水。
“我是黨員,必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管是去支教,還是參與防疫,都是個人心跳融入時代脈搏最寶貴的經歷。”即將奔赴陜西支教的趙明剛老師主動請纓,義無反顧站在了防疫一線。“在這樣的關鍵時期,更需要青年教師、團隊干部展現青春擔當。”丁溝小學團隊干部周建國老師、高冬冬老師戰酷暑,挑重擔,沖在前,干在前,直至檢測完最后一人,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期間,江都區領導朱莉莉、盛維林、閆冬梅等多次深入社區及核酸采樣點,慰問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為志愿者加油鼓勁。“疫情考驗教師,時代呼喚擔當。”江都區教育局局長高小兵表示,將密切跟蹤形勢,科學部署調度、充分用好教育系統獨特的資源和優勢,組織黨員干部、教師積極投身抗疫一線,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貢獻教育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繆志聰 特約通訊員 王富寧 邵志平)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