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針對影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以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創新、體制再造”為突破口,配套實施系列改革“組合拳”,在“破舊立新”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管理,實現了隊伍管理的突破升級、教育資源的融聚互促,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鎖定靶心,找準教師隊伍建設的“頑瘴痼疾”
通過深入調研、全面分析,濱州市找準了制約教師隊伍管理建設的“頑癥”,影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軟肋”。一是教師隊伍管理“寬、松、軟”。教師管理缺乏硬招、實招,在績效考核、師德管理、效能提升上缺乏有效手段。二是教師隊伍活力不足。普遍存在平均主義、“大鍋飯”等現象,缺乏有效激勵杠桿和抓手。三是師資配置不均衡。教師在城鄉、校際之間配置不均衡,在緊缺學校和師資相對富余學校之間的動態調整機制不暢通。四是部分學校自行聘用大量臨時代課教師。教師隊伍不穩定,群眾對教育滿意度下降,影響到了教育質量提升。五是專業化高水平師資補充缺乏路徑。
守正創新,布局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領域”
以績效工資改革為抓手,加強教師隊伍管理。針對教師隊伍管理“寬、松、軟”,缺乏硬招、實招等問題,濱州市主動作為,用增量盤活存量,出臺《深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工作方案》,破除增量不足、存量不動、管理不硬等問題。通過優化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總量分配的杠桿激勵作用。
以一線教學任課為導向,凝聚教師隊伍力量。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將學校辦學自主權充分下放,為學校管理機構及人員“消腫”,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建立高級職稱老教師考核表彰機制,實施動態的分類考核,讓一線高級職稱老教師在收入、評先樹優等活動中獲得滿足感,持續增加工作動力。
以“四名引育”計劃為路徑,助力教師隊伍增質。通過名校、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的引進和培育,推進優質教育資源人均占有量倍增,努力形成“全省前列、濱州特色、示范引領”的現代化基礎教育體系。
以“縣管校聘”改革為保障,均衡教師隊伍配置。2019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的通知》,全市中小學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2021年,濱州市又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意見30條,進一步明確教育主管部門在編制、崗位、人員動態調整等方面的職能,力促“縣管校聘”改革走深走實。
以實施委托培養為試點,培優未來教師隊伍。率先在山東省探索實施師范生委托培養機制。通過編制崗位吸引,讓優秀畢業生積極報考定向培養師范生,通過師范類高校的專業培養,儲備高素質教師,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
以招聘制度改革為突破,保障教師隊伍供給。教育部門提前測算好編制及崗位需求,及早報備、審批。積極協調編制部門測算1—2年內退休教師數量,提前使用編制,提前組織招聘。將教師招聘權限下放,由部門招聘變為學校自主招聘。
奮楫擊水,再聚教育高質量發展“澎湃動力”
2021年以來,濱州市在系統總結教育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發動全市教育系統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于8月31日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以問題為導向、以數據為依據、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從機制創新、考核激勵等方面全面推進了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在保障教育投入、強化隊伍管理、激發辦學活力、提升教育質量等方面全方位突破,為濱州教育高質量發展凝聚起新一輪的動力。
目前濱州市教育系統正以落實《意見》為抓手,以“改革未有窮期,奮楫會當擊水”的勇氣和干勁配套推進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見習記者 馮子琪 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李玉國 胡順利 王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