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3全國重點新聞媒體山東高校調研走進青島大學,深入了解青島大學辦學經驗,共同探討新時代青島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
座談會現場
青島大學黨委副書記肖江南用“歷史久”“學科全”“規模大”“成長快”“貢獻大”五個短語介紹了青島大學的發展面貌,強調青島大學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特色辦學經驗和理念。他表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青島大學將深刻認識高等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奮力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隨后,青島大學教務處、科技處、人文社科處等部門分別從學科建設、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發展等方面介紹了學校融合創新發展歷程。
座談會后,媒體記者們與學院領導、教師代表就青島大學專業集群建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科研成果轉化、典禮育人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記者團走進青島大學民間工藝美學館、分析測試中心、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等進行實地參觀調研。
為“民間工藝”注入“青春活力”
“看到的是文化,呈現的是美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的是理想。”在青島大學民間藝術博物館,錦繡民間工藝博物館負責人侍錦熱情地講解各類文物器具的歷史與使用,展現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拔矣X得傳統文化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暗示、引導作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沉浸性、耳濡目染的傳播,讓學生們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所在?!?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wrap: wrap;">侍錦說。
記者們參觀青島大學民間藝術博物館
建設海上“棉倉”,讓研究上“貨架”
在生態紡織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記者們紛紛走上前觸碰一條人造血管,對于這種用紡織工藝制造的人造血管,大家表示既新奇又驚奇。“國家倡導研究需要研究什么?就是一個上書架,一個上貨架。我們中心直接同企業合作,針對企業需求進行研發,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鄙鷳B紡織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房寬峻介紹道。
將“書本上的概念”,變成“看得見的成果”
進入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夏楠正通過手勢向計算機輔助手術設備隔空傳達指令,查看大屏幕中病人的器官病癥?!霸跀底制鞴俚氖占?,我們可以基于大數據研究,進行更精確的器官病癥分類,在提高手術效率的同時,服務于個性化臨床手術。”夏楠介紹道。目前,計算機輔助手術設備已在全國300余家醫院落地使用。
記者們參觀生態紡織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在青島大學,有這樣一個地方,多年來幫助實現大量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它就是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的概念認證中心。“在這里,學校與政府、第三方企業共同成立‘資金池’,將學校老師的小項目成果用‘資金池’的前期資金使得其完成公示,再在政府、企業落地,成功概率大幅提升。”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谷正說道。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山東省教育廳指導,山東省互聯網集團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10月23日—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國各省市重點新聞媒體將陸續走進山東高校,全方位開展實地調研,圍繞院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科教融匯、協同育人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報道,感受齊魯大地高校建設風采。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