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歐媚 實習生 呂美萱)布魯氏菌病(布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傳染病,可導致感染者不孕不育、流產及喪失勞動力,嚴重危害動物和人類健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沈建忠建議,加強對布魯氏菌病的國家層面防控規劃和財政投入,保障動物和人民生命健康。
沈建忠介紹,近年來,布病在牛羊和人群中呈上升蔓延態勢,由動物傳播的人間感染病例每年新增近7萬例,是國家重點監控的人獸共患病病種中,少數人間病例數不降反升的傳染病,人獸布病防控形勢嚴峻。
“黨和國家對布病防控高度重視,自2012年以來,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布病防治工作,但布病防控效果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沈建忠認為,布病防控存在組織管理缺乏合力、財政投入力度不足、數據信息缺乏有效共享、防控技術與產品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等問題。另外,居民對牛羊肉和奶制品的消費需求增加,推動了牛羊養殖區由北方向南方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布病的蔓延。
為此,沈建忠建議:一是建立布病一體化防控體系。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明確布病防控工作的牽頭單位,組建由多部門多領域專家構成的國家布病防控專家組,建立多部門數據實時共享機制,建立全鏈條、一體化防控體系。二是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加大對布病防控規劃實施各個環節的經費投入,如診斷技術和疫苗研發、疫情監測和信息共享系統建設、專項應急響應資金、凈化和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等。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加強動物源頭的病原溯源,探明其生態分布特點,掌握疫病發生和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加強病原生物學和跨種傳播機制等基礎研究,為防控技術和產品的創制提供理論依據;加快布病診斷新技術突破和新型疫苗研制。四是強化防控政策措施的具體落實。政府統一組織領導,從中央到地方逐級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重視人獸共患病動物源頭防治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實現布病凈化。特別要加強地方和基層的防控力量,保障防控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