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11所高校的28名同學,在清華大學水利系鐘徳鈺教授和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劉悅帶領下,前往怒江進行了為期12天的社會實踐。水文調查、建筑測繪、調研座談、文旅開發、支教宣講、直播助農……同學們用腳步丈量著怒江兩岸的土地,用汗水澆灌著鄉村振興的夢想。
圖為支隊同學在怒江第一灣合影
保護與開發并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怒江州擁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享有“生物物種基因庫”的美譽。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水資源的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張力。
晨曦初照,水利組的成員們便踏上了調研的征程。在氣象局、水質監測站、水庫、大壩、水文站和自來水廠,他們與各路專家和工作人員進行深入的交流。每一個數據、每一項記錄,都寄托著他們對這片水域未來的深切期許。
“怒江既是自然賦予的寶藏,也是考驗我們智慧與決心的試金石。”調研組組長楊嘉琦說,“我們呼吁,在建設水利開發項目的同時,既要看到眼前的成效,更要著眼長遠,確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古韻融合今風,重建知子羅小鎮
迎著夏天的晨曦,建筑組悄然踏入了知子羅小鎮。他們深入腹地,歷經8個多小時的細膩探尋,基本勾勒出了本村發展的脈絡,繪制了初步的藍圖。建筑組成員們進行了細致的攝影測量,拍下兩千余張照片定格了時光的印記,使用多個模型讓知子羅的獨特韻味躍然眼前,力求在保護中復興,在復原中創新。
在成員們的構設中,一主線三圈層的規劃巧妙融合了紅色文化、民族風情與懷舊記憶。游客可漫步黨建文化廣場,感受紅色基因的熾熱;可徜徉民族風情廣場,體驗云南多元文化的魅力;可在記憶之城中,通過沉浸式的體驗,穿越時空,與知子羅的過去深情對話。
“知子羅,將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一段故事和一種情懷。”建筑組組長李紫軒說,“在這里,古韻與今風交織,傳統與現代碰撞,村民們與游客們共同書寫著小鎮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小程序和路線圖共舞,科技元素重繪文旅新畫卷
文旅組的成員們滿懷激情,踏上了一場旨在深度探索當地文化、自然風光,并致力于重構與提升當地旅游體驗的創新之旅。
同學們精心打造了一款小程序,透過它,怒江的景點、美食、購物、住宿、旅游路線等信息一目了然。小程序中,游客既可以閱讀他人的評價,又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規劃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怒江之旅。他們還繪制了一張怒江一日游的路線圖,帶領游客們走過了小沙壩景區、茶廠、老姆登風景區。
小程序和路線圖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旅游體驗。文旅組組長趙晟瑜說:“我們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地考察的經驗,為怒江的文旅繪制一幅新的畫卷。”
草果香飄怒江畔,直播助力鄉村興
藍天白云下,碧水青山前,同學們如約準時出現在了直播間,開啟直播助農專場活動。
直播開始,兩位同學娓娓道來,讓草果的神奇功效、背后種植的辛勤以及怒江人民與草果的故事緩緩流淌進每一個觀眾的心田,大家逐漸感受到那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以及怒江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隨著直播的深入,草果氣泡水的清爽、草果蜂蜜的甘甜、草果正氣茶的溫暖、草果洗護用品的自然芬芳,一一展現在眾人眼前。小小的草果穿越屏幕,為觀眾帶來一場味蕾與心靈的雙重盛宴。
這場直播累計超過1萬人次的觀看,支隊成員王英表示:“希望能通過這次直播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草果,認識怒江,關注鄉村振興。”
圖為支隊同學在直播
“未來,我們會持續關注怒江,在祖國邊陲見證民族團結和時代發展的力量,繼續譜寫更為精彩的清年篇章。”支隊長郁張睿龍同學說道。(長孫依蓬 李玥雨)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