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小新)11月14日,“2024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年度交流暨推進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來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相關院校的240余位嘉賓與會,會議通過工作報告、主旨報告、信息發布、分組研討等多個環節,總結項目進展與成效,交流思想與經驗,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共同推動項目更加有效地服務高校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進高質量國際化就業。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周莉、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副主任程衛星分別致辭。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長學對2024年高層次項目的亮點成效、主要經驗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就新形勢下如何以項目為堅實依托,進一步全面加快和系統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建議。他希望各方攜手推動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共同為實現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建成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原副校長浦躍樸對2024年項目專家開展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他認為,高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是能否培養出有效參與對外開放和全球治理的高素質人才。多方攜手、共同發力是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方式。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馮偉,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啟紅,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干事、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何昌垂,項目專家、中國報關協會會長朱高章和美國西北大學麥考密工程學院副院長 Erik Luijten分別作了主旨報告。
與會代表還進行了分組討論,圍繞“國際競爭力,不僅是目標,更是基因”“千條線與一根針,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資源整合與探索”“‘走出去’與‘引進來’,中外雙導師科研工作坊的創新實踐”“基石,全球治理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有效表達”進行交流。代表們一致認為,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迫切需要國際化人才,各方應加強有關交流合作,共同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據悉,為適應人才培養的時代需求,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于2020年發起實施“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項目秉持人文交流理念,始終圍繞著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核心,緊緊抓住意識培育、課程建設、學術創新、實習實訓、教師發展5個關鍵環節,推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交流共享,開創“講座-課程-實訓-學術-輸送”的全過程培養體系。目前,項目已吸引114所中國高校加入,惠及師生45萬余人,成功幫助1200余名學生赴相關國際組織、外國駐華使領館和跨國企業等220余家單位實習,積極助力高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中科浩博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傳媒大學協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