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第二十屆首都高校環境文化季近日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閉幕。自10月28日啟動,文化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開展了20項環保實踐活動,吸引了包括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在內的40所高校的60余個社團共7萬余名大學生參與。
環保主題辯論賽是首都高校環境文化季的傳統項目。今年,來自32所高校的辯論隊圍繞物種保護、新能源車發展、環保志愿服務、環保行動實踐等生態環境建設熱點重點問題,展開31場思維交鋒,展現了大學生積極思考、參與綠色低碳發展的思辨能力。最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辯論隊摘得桂冠。
環保沙龍是文化季的另一個品牌活動。30所高校40家環保社團的百余名大學生圍繞“守護多樣生態,共建綠色未來”沙龍主題,聆聽專家主題報告,分享高校環保社團活動經驗,共同探討交流當代大學生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多種途徑,共建綠色未來。
本屆文化季,63名首都高校大學生獲得“首都高校綠色之星”稱號,22個團隊獲得“最佳項目”“最佳組織”“最佳人氣”“創新實踐”“綠色科普”獎項。由北京林業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承辦的“生態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獲得文化季“2024年度最佳項目”。三期活動吸引80多個家庭、200余人參加,100名大學生環保志愿者投身其中,走進高校周邊社區,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提高社會公眾生態文明素養,傳播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美麗北京貢獻力量。
在“水潤未來·共護藍源”環保知識科普活動中,首都多所高校近400名學子前往城市河湖進行了12次水質調研,獲取一手資料,提升水資源保護意識。大學生水質監測科普實踐活動引起了公園游客的關注,孩子們也加入其中,聽講解、采水樣、撿拾河灘垃圾,每一場活動都成為了流動的生態環保課堂。
“回箱計劃”活動由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三校聯辦,幫助2710個、652.12公斤的廢舊紙箱煥發新生;北京理工大學延河之星志愿者總隊的“綠植兌換”活動,回收了218.5公斤廢紙箱、超過1850個廢舊瓶子;咖啡杯再利用種植多肉成為宿舍的“新寵”;“綠色揚帆,青春起航”徒步打卡活動培養綠色出行習慣,總打卡次數達2715次,總里程超過2.5萬公里。
此外,“揮生態筆墨,述萬物心言”微小說打卡活動吸引200多名高校學子參與文章創作,發布了361篇生態微小說;“遇青綠 愈自然”線上藝術展,征集了百余件攝影、繪畫、書法、詩歌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啟發大家用全新多樣的視角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瀏覽量達到3.5萬人次。
本屆文化季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指導,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主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