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省祁陽市舉行2024年“領航的旋律”進校園文明宣講實踐活動,宣講志愿者申思敏化身音樂思政課的講述者,將黨的光輝歷史與紅色音樂巧妙融合,為師生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與藝術盛宴,活動在全場齊唱《歌唱祖國》的激昂歌聲中達到高潮。
祁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恩鵬介紹,該市中小學校深入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教學模式,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音樂課程的形式和內容被賦予了多元化特色,學生從被動聽課到主動參與,鞏固提升了音樂課程教學效果及思政育人質量。
以活動為主線,擺脫傳統課堂教學對課桌、書本、紙筆的“束縛”,祁陽一中的室外音樂思政課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冬日暖陽下,該校創新將音樂學科課堂教學轉移到運動場、校史館、校外實踐基地等,學生們圍坐在一起,和著教師的樂器節拍,熱情歡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習變得輕松愉悅。
潘市紅軍學校是全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先進單位,學校師生創新推進音樂思政課,“校園之聲”廣播站每天定時播放紅色歌曲,師生每周學唱一首紅歌或朗誦一首革命詩詞,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校園紅歌賽或朗誦會等,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課前學校組織我們音樂教師與歷史、政治、語文等學科教師進行跨學科集體備課。上課時,我將作品創作背景、歷史人物及背后的故事講深講透,全力打造音樂沉浸式思政體驗課堂。”該校音樂教師呂璐說。
文明鋪鎮牛筋塘完小是一所偏遠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學生不足百人,留守兒童占比高達90%。每天下午課后服務時間,該校“小苔米器樂團”的孩子們進行排練,架子鼓、薩克斯、葫蘆絲、口風琴等各色樂器匯集一堂。樂團成員從最初的三五人增加到現在的60余人,師生參加鎮、市藝術展演,頻頻獲獎。
開好音樂思政課,師資跟不上怎么辦?祁陽市線上線下、校內校外齊發力,尋求破解之道。該市組建了中小學“音樂名師工作室”,工作室持續加強對專兼職音樂教師的交流培訓,使之成為“種子教師”,常態化開展“送教下鄉”、走教、支教等活動,影響帶動轄區學校正常開展音樂教學。市教育局成立思政教育督導組,常態化深入學校推門聽課,打造推出包括音樂思政課在內的160余節思政“金課”,評選表彰104名思政“教學標兵”。
推動數字化手段賦能音樂思政教學,龍山街道民生小學等11所網絡特色名校與對接的26所薄弱學校,利用“一部手機+一塊顯示屏+手機網絡”等簡易設備和網絡“云”課堂數字化教育模式,開展直播課堂、在線評課等分享交流,農村的孩子通過網絡同享優質音樂思政教育資源。
建立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訂單式”服務。八寶鎮內下中心小學地處瑤族聚居區,學校邀請民間藝人定期授課,師生唱起了瑤歌,跳起了竹竿舞、長鼓舞。長虹街道明德小學從學生家長、市文化館及校外培訓機構遴選授課人員,參與學校“祁劇”“祁陽小調”等社團教學工作,在傳承“非遺”中挖掘現代育人元素。
黃恩鵬表示,將持續上好音樂思政課,深入推進音樂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推動校校、班班、人人參與,進一步擴大音樂思政課的參與面與普及度,全面提升祁陽15萬學子的綜合素養,陶冶健康審美情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陽錫葉 通訊員 李新春)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