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潔民幼兒園創建于1903年,原名京師第一蒙養院,是北京市第一所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幼兒園。近年來,幼兒園由一個園址發展為三個園址,在園幼兒近500名,規模擴大,學位擴充,為周邊居民的孩子提供了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機會,受到了家長的廣泛好評。百年潔民不僅見證著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更是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一、從《奏定學堂章程》到《學前教育法》—堅持依法治教
在幼兒園建園120周年之際,全體教職工通過籌建園史館對園史進行了追溯和學習。我們從中了解到,在幼兒園創建的第二年,我國近代第一部教育法令《奏定學堂章程》公布,確立了學前教育是“蒙養通乎圣功,實為國民教育之第一基址”的地位。120年后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簡稱“學前教育法”)的頒布,以法律的形式將學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這不僅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兒童合法權益,讓每名幼兒享有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重要保證。
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堅持依法辦園,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相關規定,幼兒園每兩年根據相關要求和幼兒園發展需要修訂“章程和制度”規范辦園行為。特別是《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頒布后,我們重視并加強黨組織對幼兒園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評選“三潔教師”、講述“三潔故事”等形式加強全體教職工師德師風建設,定期邀請幼兒園法治副園長開展講座,增強全體教職工依法執教的意識和能力。學前教育法的頒布進一步為我們依法辦園、規范辦園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們的辦園之路也將越走越寬闊。
二、從“保育教導條目之首”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奏定學堂章程》子章程《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指出,保育之法“在就兒童最易通曉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漸次啟發涵養之,與初等小學之授以學科者迥然有別”。其保育教導條目的第一條就是游戲,“游戲分為隨意游戲及同人游戲兩種:隨意游戲者使幼兒各自運動,同人游戲者合眾幼兒為諸種之運動,且使合唱歌謠,以節其進退;要在使其心情愉快活潑,身體健適安全,且養成兒童愛眾樂群之氣習”。
通過查閱園史我們了解到,早在蒙養院時期,我們幼兒園就十分重視游戲的價值,且游戲多與體育運動密切相關。百年來,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價值越來越深入人心。學前教育法規定,幼兒園應當以學前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的活動。在反思以往教育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幼兒游戲中“三個不夠”,即對每一個幼兒想法、意愿、需求的傾聽和支持不夠,對環境材料的開放度不夠,對教師“放手”不夠,不相信孩子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等突出問題,我們大膽創新,積極變革,開展了以下探索。
堅持一個原則。以兒童為本,相信幼兒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強調幼兒游戲中的自主性。教師關注和傾聽每一名幼兒,觀察解讀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對幼兒懷有好奇心,努力走進每個孩子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這既是我們的兒童觀也是教育觀。
重視兩個維度。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重視高結構玩具與低結構材料的比例和玩法。改變以往以高結構玩具為主的游戲環境,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室內外場地現狀和個性化需求,提供適宜比例的玩具材料。充分挖掘高結構玩具和低結構材料對于幼兒發展的不同價值,支持幼兒對于高結構玩具的創造性玩法,比如鼓勵幼兒用多米諾骨牌在不同地點搭建高樓、用串珠給娃娃洗泡泡浴等。在投放低結構材料的過程中關注材料之間的關聯性,最大限度豐富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明確三個開放。開放一:打破空間限制,處處皆可玩。教師嘗試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打破物理界限、種類界限和區域劃分,將以往玩具材料“一筐一種”的單一式投放,變成利用九宮格、四宮格等木質盒子進行“一盒多格多種”的組合式投放,同時提供多格手提盒、帶輪子的收納筐和小推車,鼓勵幼兒進行多種操作和創意玩法,也方便幼兒結合自己的需要對材料進行搬移。開放二:打破功能限制,物物都能玩。樹立“萬物皆可玩、一切都是孩子的玩具”的理念,打破材料固有的功能屬性。例如孩子將閑置的空床變成大船,大收納筐成為美麗的家,地墊組合變成迷宮……物品功能的開放極大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在游戲中樂此不疲。開放三:發現每個人的能量,人人都會玩。打破對幼兒的固有認知和評價,淡化能力強弱、水平高低等主觀評價,教師通過持續、深入的觀察,發現幼兒游戲的變化以及游戲行為背后的原因,認識到每個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都可以享受到獨一無二的游戲內容和游戲過程。
著眼四個視角:在支持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保教實踐過程中,幼兒園涉及的多元主體,包括幼兒、家長、教師、幼兒園管理者在內都是幼兒游戲質量的建構者,他們對游戲環境、游戲內容、幼兒游戲中的學習與發展、游戲的支持等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不同的視角都能成為支持幼兒自主游戲的資源,通過建立“幼兒游戲一體化協同機制”形成合力,能夠共同助力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
做到五個看見: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我們鼓勵教師做“實錄性尋證”,據此看見幼兒思想、幼兒智慧、幼兒差異、幼兒發展、幼兒經驗,這既是對游戲過程性質量的關注,也是落實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與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正是因為有了“五個看見”的引領,教師看到中班初期的幼兒竟然能精準分析出“瘋狂的轉椅”中的危險因素,看到大班幼兒可以自主探索出保持梯子穩定的方法,并把習得的經驗在不同場景中遷移。這一切有意義的看見,讓教師重回教育初心,重新審視幼兒特點、師幼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三、從“蒙養家教合一”到“園家社”協同育人—把握辦好學前教育的關鍵規律
百年來,學前教育從家庭不斷走向社會。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學前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園在建園初始便提出“啟蒙養育幼兒,蒙養家教合一”的辦園宗旨,并確立了蒙養院“輔助家庭教育,涵養兒童德行,保育兒童身心”的思想。學前教育法對父母的教育義務以及全社會支持辦好學前教育作出了明確規定。多年來,我園積極開展家園共育工作。在建設“園家社”共育格局中,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主導作用,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幼兒園重要職責,并納入到幼兒園工作計劃中,切實加強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建設。與此同時,不斷促進幼兒園、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為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建立五項機制,保障“園家社”協同育人質量
我園“園家社”協同育人五項機制包括家園溝通機制、家庭教育指導機制、家長資源利用機制、監督評價機制、社會協同機制,幼兒園有教師專門負責此項工作。五項管理機制使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質量得以保證,每學期園級層面的家長教研活動、班級家長學研小組活動、班級家長工作坊等活動受到家長廣泛歡迎。
家長教研是我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兒期的年齡特點、解決家庭教育方法策略單一等問題。家長教研體現以下特點:一是研討問題源于幼兒實際生活,確保家長熟悉研討內容;二是過程組織注重體驗,強調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三是力求呈現真實場景,讓家長發現兒童的力量。這些特點顯然與教師教研有一定區別。例如在一次家長教研活動中,我們以幼兒園每月常規活動“運被子”為主題開展家長教研。活動中家長自愿結組,按照要求自主選擇相應工具材料將一定數量的被子折疊、整理、打包、搬運到指定地點。一系列過程結束后,請家長研討在此過程中孩子有哪些學習發生。家長談到了動作協調、合作、空間利用、力量鍛煉、了解科學原理等。當我們將幼兒運被子的場景和探索“被子滑梯”的視頻與家長分享時,他們真切地認識到孩子在真實生活中、在“動手做”中自然就能學會學習,而且樂于學習。家長教研的目的不是將家長培養成教師,而是通過形成認知沖突,引發家長思考并正視幼兒期獨有的學習方式,助力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此外,幼兒園也非常重視家長的監督和評價。園長熱線是家長提出意見與建議的重要途徑,為確保此項工作的實效,我們不斷優化管理流程并形成閉環管理。接:由辦公室主任匯總進行分配;議:經園長辦公會研究商議;答:結合商議結果,分管干部承擔答復工作;督:辦公室主任跟進答復進程和效果;存:各種過程性資料上交至黨政辦公室存檔。園長熱線要求家長反饋的問題在3日內完成整個流程,針對表揚信、錦旗等形式,當天給家長回復感謝。經過這些努力,我園園長熱線問題解決率百分之百,家園關系和諧,彼此信任,共同促進幼兒園高質量發展。
(二)形成家園工作“品牌活動”,回應家長教育需求
2018年以來,我園結合“尚潔”園所文化內涵、幼兒發展需要以及家庭教育現狀,連續舉辦了6屆“做感悟童心,言芳行潔教育同行者”的家長主題征文活動,目的在于引領家長尊重、理解兒童,樹立正確的兒童觀,鼓勵家長、教師相互交流教育經驗,提高家長育兒水平。主題征文的選題大多源自教師與家長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是家長面臨的家庭教育困境。比如針對部分家長將孩子的“特點”錯當“缺點”的問題,我們將征文主題定為“尊重天性,讀懂孩子”,旨在引領家長讀懂幼兒行為,用科學、適宜的教養方式呵護、助力幼兒的成長。當發現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主導性過強時,我們將征文主題設計為“傾聽幼兒,了解孩子的百種語言”,引領家長注重發揮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的主體性,尊重理解并支持幼兒主動發展。征文主題不僅彰顯了對家庭教育的期待,也對家長提出了能力要求。截至目前,此項活動的家長來稿總數已將近600篇。每屆征文結束后,我們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家長學校向全體家長分享交流,同時邀請專家進行點評,使更多家長從常見的小事中感悟教育的方法和真諦。這項活動促進了我園家園共育走向內涵式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品牌活動。目前,我園已將六屆家長征文整理成冊,作為園本家長學習資料提供給家長。
從昔日的蒙養院到今天的幼兒園,百年潔民歷盡滄桑,幾經變遷,初心未改。如今,在學前教育法的引領下,在“尚潔”園所文化的浸潤下,新時代的潔民人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當前的教育改革,相信有百年文化的傳承和歷史的積淀,百年老園一定會擔起時代使命,繼續蓬勃發展。
(魏芳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區潔民幼兒園園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22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