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廣東:乘“百千萬工程”東風 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走深走實

發布時間:2024-12-24 作者:朱孔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廣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緊緊抓住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大機遇,乘勢而上,加強省級財政和編制保障,設立省級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獎補資金100億元,一次性下達足額編制專項保障義務教育,深入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奮力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走深走實,扎實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廣東實踐。

一、加強統籌,完善政策設計,筑牢“四梁八柱”

“十四五”開局后,省委、省政府先后印發《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教育行動方案(2023—2027年)》三個重要文件。今年,省委更是以1號文印發《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扎實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省的意見》,系統部署包括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在內的“八大工程”。在完善整體政策設計的同時,聚焦三個學段(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階段教育)和兩個類型(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的關鍵領域與薄弱環節,配套制訂了四個重要項目提升計劃和一個實施辦法,印發《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聚焦育人方式變革,著力打牢基礎教育發展底座,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科學測算,優化布局結構,繪好“施工圖”

整體而言,未來廣東仍需持續加大學位供給,保障供需平衡。同時,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新型城鎮化等因素影響,全省基礎教育學齡人口的結構和分布發生重大變化,亟須按照實際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廣東提早謀劃,2021年部署推動122個縣(市、區)按照處理好就近入學與集中辦學關系、辦學規模與辦學質量關系,以及統籌兼顧學段需求的原則,編制完善未來五年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布點規劃,并將“十四五”期間全省應新增的438萬個基礎教育公辦學位逐市逐年分解,通過任務書形式下達。其中,人口凈流入地重點通過挖潛、新(改、擴)建、購買服務等方式擴大公辦學位供給;人口流出地、農村地區則按需加強寄宿制學校和一貫制學校建設,因地制宜做好生源極少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撤并,保留并辦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盤活利用鄉村閑置校舍并根據服務人口變化趨勢對現有學校辦學規模、層次進行適當調整。當前各地均已編制城鄉中小學校布局規劃,近三年全省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含購買服務)約386萬個。在優化布局的同時推進以縣域為單位的大學區、城鎮村一體化辦學管理模式改革:開展鄉鎮(街道)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中心建設工作;支持欠發達地區創建一批城鄉教育共同體,采用“城區優質公辦學校(教育資源)+‘三所學校’(鄉鎮中心幼兒園、鄉鎮中心小學和鄉鎮公辦寄宿制學校)+鄉村其他學校”辦學模式,建立一體化管理機制,通過發揮“三所學校”上聯城下帶村“支點”作用,實現共同體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構建城鄉學校“齊頭并進”新發展格局。

三、補齊短板,辦好“三所學校”和縣中,破解城鄉教育難題

“鄉村弱、城鎮擠”是基礎教育面臨的“老大難”問題。為從根源上破解這個問題,廣東一方面堅持在供給側上下功夫,近兩年統籌安排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約62.84億元用于支持各地逐校對標,補齊辦學條件短板,提升辦學水平,著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另一方面統籌建立“橫向+縱向”幫扶機制,推動各地適度集中力量辦好“三所學校”,抬高縣中底部,通過發揮鄉鎮學校聯城帶村功能以及縣中的“龍頭”主體地位功能,爭取把生源留住并吸引部分城區學生回流。縱向幫扶上,今年省教育廳專門印發文件并安排省級財政資金3500萬元,推動華南師范大學等12所師范院校聚焦課程規劃轉化落地等8項任務與粵東西北15市簽訂幫扶協議,通過發揮師范院校基礎教育學科、人才和專業優勢,全面提升“三所學校”和縣中“硬實力”;橫向幫扶上,通過實施跨區域縣中結對和托管項目,支持縣中逐步向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目前全省已建立“珠三角”地市優質普通高中與縣中、市域內優質普通高中與縣中的幫扶關系227對。今年6月,省教育廳進一步升級對首批15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的“幫扶大禮包”,協調珠三角6個地市(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優質教育資源(學校或教育集團)及省屬學校,通過委托管理、合作辦學方式,一對一托管試點縣1所縣中,并安排省級財政資金給予支持。

四、乘“數”而上,打造全域智慧教育示范區,實現質的飛躍

廣東在2015—2020年期間部署了兩個“提質項目”(即數字教材全覆蓋項目和“愛種子”教改行動),面向學校整體改革創新的兩個“標桿項目”(即信息化中心學校建設和融合創新示范培育推廣項目),探索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全省各地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提供教育創新、數字化賦能課改路徑,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抓住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試點機遇,積極開辟新賽道,制定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廣東省全域應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連續4年每年配套省級財政資金2億元升級各地教育數字化基礎保障能力,推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與“粵教翔云”數字教材應用平臺資源融通,進一步完善教學、教研、備課、學習、作業一體化平臺的應用。依托平臺深入推進項目全面升級,已實現國家課程在廣東35個版本共上線372冊教材對應資源,覆蓋小學8個學科、初中13個學科。推進本地化、體系化優質課程教學數字資源開發應用,聚焦國家課程方案轉化落地,依托平臺構建體系化的國家課程數字資源服務體系,并將成果轉化為數字化課程和工具。深入推進數字化賦能欠發達地區課改路徑,幫助教師從“點點用”到“改改用”再到“創創用”。著力打造廣東教育數字化標桿,實施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行動,在全省擇優遴選建設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智慧教育應用標桿校、智慧教育應用名師團。

五、“六大行動”,提高育人質量,構建教育新生態

當下廣東正在對課改進行全學段、全類型、全鏈條設計,通過整體推進國家課程方案落地、育人方式變革、關鍵素養提質、評價改革深化、教研支撐強化、教師素養提升六大行動,打造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廣東樣本,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構建教育新生態。接下來將按照以下工作思路推進:一是抓重點,全面加強課程的省級統籌。提高育人質量,重點在課程。縱向上,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課程一體化設計,促進各實施環節和要素有序銜接;橫向上,以“國家課程綜合化、地方課程專題化、校本課程特色化、學科課程結構化”為策略,統籌規劃、分類規范課程實施。致力于形成校內向校外延伸、課內和課后一體、分科與綜合并重、分層與分類同步的課程結構,構建素養導向、發展為本的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實施體系。二是解難點,著力提升四大素養。針對全省學生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項,專門設計了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科學教育提質行動、數學高質量教學改革行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四大攻堅行動,提升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科學素養、數學素養和數字素養。三是強支點。重點通過“六個一”實施路徑:研磨一批案例、研制一套技術、開發一組課程、打造一個平臺、建設一支骨干隊伍、構建一個支持系統,讓改革行穩行遠、見質見效。

朱孔軍 作者系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人民教育》2024年第1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国语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精品多人p群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亚洲精品无码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