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張土良 吳珍波)“同學們,大家要用心觀察周圍每一處景色,屋角的燈、房檐的磚瓦、路邊的樹,都能成為你們創作的素材。”近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創新教學模式,將《設計色彩與寫生》等課程搬到寧波象山縣東陳鄉東旦村、海曙區集士港鎮深溪村,為學生們開設“鄉村寫生課”,將專業學習與社會服務相結合,通過藝術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大家可以通過登高等方式捕捉獨特構圖,發現更為豐富的細節,增添作品的趣味和層次感。”在東旦村,寧波城市職院藝術學院教師陳國毅引導學生以專業視角觀察鄉村細節,用鏡頭與畫筆記錄自然與人文景觀。
在深溪村,該校潘沁教授帶領學生們在古屋、山水間進行創作教學,強調藝術的情感表達,將村落的“精氣神”融入畫作中。這些學生的作品后期將在鄉村進行展覽,為這個村落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實地學習比在課堂上課更生動,鄉村改造中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令人觸動,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設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該校2024級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姚科汝說。
據了解,東旦村、深溪村都是該校藝術學院的黨建聯建單位,均入選全省高校“百個藝術院系支部聯村共建”名單。“近年來,我們以‘視覺黨建’為引領,與20余個鄉村開展黨建聯建,打造近50個美麗鄉村項目,成為寧波市鄉村振興學院的核心力量。”寧波城市職院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陸益表示,此次活動也是積極響應省“百個藝術院系支部聯村共建”號召,推動思政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高校和鄉村如何找準黨建聯建切入口?高校如何為鄉村開展精準服務?寧波城市職院藝術學院立足專業特色,參與到鄉村環境規劃、景點打造、文旅提升等工作中,結合當地特色開發視覺形象應用系統、規劃登山健身步道環線、引入省非遺傳承人等。以深溪村為例,幫助確立了“身心靈都市氧吧”作為深溪村“一村一品”美麗鄉村建設定位,規劃設立了“宋韻美學探源”特色的廣德湖博物館,引進省非遺傳承人規劃草帽非遺館,創辦深溪新農業觀光藝術園。在寧波城市職院藝術學院的助力下,深溪村環境越來越美、吸引力越來越大,逐步成為知名的鄉村旅游度假區。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聯村共建項目,積極整合資源,健全合作長效機制,以黨建助力人才培養,用藝術智慧提升鄉村風貌,逐步實現‘讓鄉村因藝術更美’的目標。”陸益說道。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