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焦以璇 通訊員 楊默 梅藐)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經濟學部樓203房間,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悄然展開——衛興華教授生平實物、藏書、珍貴手稿等捐贈儀式暨書房場景復原特展舉行。
書房生動講述了衛興華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不懈奮斗。書架上陳列的40余部著作、千余篇論文手稿,記錄了他從對蘇聯教科書權威進行批判性思考到開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學術軌跡。
復原衛興華書房,是一項歷時數月的“考古式”工程。人大博物館聯合通州校區管理部、校史館做了大量調研工作,與衛興華教授親屬反復溝通細節。從每一本書的擺放位置到每張照片的懸掛角度,皆一一標記,力求1:1精準復刻。
“在書房場景復原區外,我們還充分利用樓道公共空間,推出了人民教育家衛興華書房場景復原特展,以此彰顯衛興華教授治學育人的成就。”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校史館館長李貞實介紹。
幾十年來,衛興華筆耕不輟,發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研究》等文章近1000篇,出版《走進馬克思經濟學殿堂》等著作40多部,成為中國最多產的經濟學家之一。書房中的每一本書、每一張稿紙,都在訴說著晝夜不息的學術長征。
衛興華的書房,是治學的陣地,更是育人的殿堂。他用力最沉、追求最深的,是培養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一批內心有崇高信仰的經濟學人。
90歲高齡時,衛興華仍堅持每隔一兩周為博士生上專題討論課,每次一講便是兩三個小時。他拒絕“發揮余熱”之說,堅稱自己“仍在燃燒”。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經濟學家洪銀興是他的首批博士生之一,回憶起2019年5月探病的情景,他仍感慨萬千:“老師抓住我的手,講了半個多小時的馬克思主義相關經濟理論,還念叨著要拼盡全力再寫一篇正本清源的文章。身體稍有好轉,他便在病床上趕寫初稿,最終在生命最后一刻完成了2萬字的理論遺作。”
“衛興華教授的書房,是他治學風范的生動見證,更是教育家精神的集中體現。希望每一位走進這間書房的人都能感悟到衛興華教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忱之心,‘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治學風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今后學校還將陸續復原吳玉章、成仿吾等紅色教育家的辦公室,高銘暄等人民教育家的書房,讓教育家精神代代相傳。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