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近日,天津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組織師生赴天津制藥企業,通過實地走訪、實景教學、企業對話等形式,將百年制藥奮斗史與現代醫藥科技發展深度融合,打造一堂浸潤家國情懷的“行走思政課”。
在企業“自力更生”文化墻前,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于京以“制藥報國”為切入點,現場講授微黨課《從“制藥報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他以百年工業發展史為脈絡,聚焦天津近代民族制藥企業在技術封鎖中艱難求生的奮斗歷程,生動解析了激烈的“地塞米松之爭”。
“從范旭東到侯德榜,從青霉素國產化到地塞米松技術突破,一代代化工人用‘十年磨一劍’的堅守詮釋了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層內涵。”于京結合當前芯片、生物醫藥等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動情地說,“希望新時代化工人既要傳承為國制藥的精神火種,也要勇擔破解技術封鎖的時代使命?!?/p>
在企業生產車間與研發中心,師生一行跟隨企業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了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歷程、核心技術攻關成果及企業在服務民生健康中的艱辛歷程?!皬乃幉姆鬯榈綁浩尚?,看似簡單的流程背后,是藥物選材、提取、制粒、壓片、包衣、干燥等一系列工藝的集成創新?!被瘜W化工學院專業教師凌宏雷以“一粒藥的誕生”為主線,結合傳統中藥大蜜丸制備流程與現代片劑生產技術,開展沉浸式實景教學。他以行業關注的“緩釋制劑技術壁壘”為例,深刻剖析我國制藥領域面臨的挑戰,希望學生們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筑牢大國醫藥根基。
“以前總以為制藥就是實驗室里的瓶瓶罐罐,今天才知道每一粒藥丸背后都是科學與責任的結晶。作為未來的制藥人,當代青年必須練就過硬本領,堅守‘為國制藥’的責任與擔當?!?024級制藥工程專業學生楊哲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天津理工大學積極探索育人新路徑,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對接,把“思政課堂”搬進企業車間,持續推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知行課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