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構建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實現由大到強的躍遷。如何理解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體系?我認為,自強就是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傳統、文化和制度等的優勢和堅持不懈地走自主發展道路的同時,又能以主動和開放的姿態,博采眾長,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構建一個有特色、高質量的自主性人才培養體系,確立一個富有活力、能夠擺脫關鍵與核心技術的對外依賴且對國家乃至世界貢獻卓著的科技隊伍與研發體系,形成一個主動融入社會和推進社會全面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優質服務體系。卓越凸顯價值內涵,它是自強的目的,就是以優化結構與布局推進高等教育體系的整體順暢運行和功能的高效發揮,不僅培養大批引領科技前沿的不同領域拔尖創新人才,為國家高水平的科技自強提供支撐。而且,通過全面豐富和共享學習資源,實現教育和發展機會的均等,以個性化與多樣性的教育,充分挖掘個體的潛能,讓每個人成就自我的卓越,在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又能夠有獲得感和尊嚴感。
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戰略中發揮著龍頭作用,如何理解這里的龍頭角色?在目前普遍的共識即關于高等教育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等之外,還需要對其有基于現實問題意識的思考與理解。高等教育最直接的龍頭角色,是它在貫穿不同學段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引領地位。高等教育系統內部的結構分化、不同類型機構的特色與發展水平、專業和學科布局以及培養規格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高校的招生政策取向以及選拔依據和標準是單一還是多樣性等等,都會對基礎教育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事關基礎教育整體良好生態與氛圍的營造,甚至關聯到每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發展。因此,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水平,讓不同類型高校都能夠形成特色、獲得高質量發展,發揮整個高等教育系統而不是僅僅少數重點建設高校的龍頭角色,這才是牽動千家萬戶利益的根本,也是引導社會教育觀念更新進而推動教育強國戰略目標全面實現的關鍵點。
自1993年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初為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學術立會的宗旨,匯聚全國高等教育學學科點及其學者的力量,圍繞國家長遠戰略與現實發展需求,廣泛開展立足問題的學理探究與政策研究。今后,專委會將繼續充分發揮樞紐作用,圍繞《綱要》精神和要點,確定年會、青年論壇、博士生論壇以及其他活動的主題,加強交流互動,協調各方力量持續開展有關重點與難點問題研究,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與決策依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閻光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