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亦凡 通訊員 楊雨)2025耒耜會議日前在江蘇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共同主辦。來自8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36家企業負責人等共300余位嘉賓,圍繞“低碳驅動農機高質量發展,AI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李洪波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他指出,舉辦耒耜會議,是貫徹落實黨和政府關于建設農業強國部署要求、補足農機裝備產業發展短板弱項的重要舉措。江蘇大學將充分吸收運用本次會議的成果,進一步強化農機辦學特色,聚力打造農機裝備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高地,全力創建農業工程一流學科,努力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農機裝備產業發展、農業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團隊發布的農田殘膜高效回收關鍵技術及裝備、“小麥+”套種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及裝備等一批江蘇大學科研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同時,該校2項千萬級農業裝備成果簽約轉讓。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陳劍平、趙春江、柏連陽,江蘇大學原黨委書記袁壽其分別圍繞我國智慧農業研究進展、人工智能與植物保護、農業機器人展望、我國人工智能與雜草防控、我國農用排灌裝備理論與技術創新及發展思考等話題作分享。
據悉,自2020年起,耒耜會議已連續舉辦6屆,成為推動農機行業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