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的數學課就像破案游戲,我們班平均分提高了9分!”在湖南省新邵縣釀溪鎮底一完全小學,學生口中的“破案導師”正是黨員教師劉麗波。作為“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她首創的“三化教學法”已在全縣推廣,帶出的86名青年教師中有8人獲部級獎勵,20人獲省級獎項,2人獲市級教學競賽獎項。這是該縣教育系統“黨建+育人”工程的縮影。
近年來,新邵縣堅持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黨建為總抓手,通過構建“紅色引擎”驅動、“戰斗堡壘”示范、“融合育人”實踐三大體系,探索出一條黨建金鑰匙,打開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密碼。
實施“雙培養”計劃,以“紅色引擎”匯聚強大育人合力
走進縣教育局機關大樓,在各個辦公室桌子上擺放著“黨員先鋒崗”紅色牌。該縣創新開展“三亮三比”活動(亮身份比作風、亮承諾比奉獻、亮業績比擔當),以“紅色引擎”匯聚強大育人合力。
該局將“雙培養”計劃作為關鍵著力點,為教育事業發展持續輸送動力。一方面,從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讓優秀青年教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讓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對黨員教師的培養力度。通過師徒結對、教學研討、業務培訓等活動,全面提升黨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如今,全縣教育系統涌現出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過硬的黨員骨干教師,他們成為推動新邵縣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
“過去總感覺黨建和教學是兩條線,現在通過項目化推進,真正實現了同頻共振。”釀溪鎮第二完全小學黨支部書記張奕賢指著墻上的“黨建+教學改革”作戰圖介紹。該校將“雙減”政策落實細化為7個黨員責任區,通過黨員教師帶頭研發校本課程、創新作業設計,開發出“閱讀教育”等特色課程,學生課后服務滿意度達98.6%。
嚴格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筑牢教育發展“戰斗堡壘”
在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曾志權帶領全校教職工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同時,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學校發展爭取更多支持。
在曾志權的帶領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聲譽不斷提升,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標桿學校。
新邵縣教育局不斷健全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明確黨組織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中的領導地位,同時通過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優化領導班子結構,確保黨組織的決策部署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目前,該縣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辦學特色日益凸顯,“精致教育”品牌不斷擦亮,為全縣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黨建品牌,推動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走進小塘鎮言栗完全小學,紅色黨建館里孩子們正“穿越”到解放戰爭時期。這所“湖南省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校”構建起“行走的思政”體系,開發出“紅色劇本殺”“紅色講解員”等特色課程,其黨建案例入選湖南省典型案例庫。
該縣創新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建立“校基聯動”機制,組織學生走進紅色教育基地、非遺工坊等實踐基地。在言栗完全小學,學生人人擔任“紅色講解員”已成特色風景線。
新邵縣教育局積極創新黨建模式,實現黨建與教育教學雙提升。以“情系校園,愛滿杏壇”黨建品牌為依托,積極構建思政課程一體化育人、校家社協同育人兩大育人體系,開展思政“金課”、優秀思政課教師評選等活動,將黨建工作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黨建+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探索兩者融合的有效路徑,形成了一批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通過黨建引領,新邵縣教育系統涌現出一批黨建示范校。潭府鄉中心小學閱讀教育深入人心、坪上鎮教師培養體系初見成效、龍溪鋪“432”生本課堂花果飄香、釀溪三小行走“思政課”影響深遠……
新邵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柏初表示,新邵縣教育局將繼續用好黨建這把“金鑰匙”,在教師成長“培根工程”、教育優質均衡“強基行動”、五育融合“提質計劃”上持續發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劉紀新 記者 陽錫葉)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