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新時代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工作改革的政策導向與推進策略

發布時間:2025-05-28 作者:馮洪榮 樊偉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

20252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體育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簡稱“體育八條”),這是進一步落實《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的具體舉措。為響應國家對體育工作的最新要求,促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圍繞“能操作、可量化、出實招、見實效”的思路,積極探索學校體育改革,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促進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代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工作改革的政策導向

(一)戰略導向:服務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布局

2025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簡稱《綱要》)提出:“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綱要》明確了學校體育工作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支點,要通過學校體育綜合改革促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體育八條”提前布局和系統規劃了北京市學校體育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為服務教育強國建設和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要求制定了具體行動指南。

(二)問題導向:破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難題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呈現出高位發展態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學校體育的發展仍存在不少現實問題。如學校教育仍然更多關注學生文化課成績,隨著學生年級升高,“主課”教師擠占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部分學校甚至實行“陰陽課表”,學生在校運動時間嚴重不足。除此之外,中考體育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但也催生出“應試體育”,導致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沒有按規定有效實施,功利性的體育訓練也難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和習慣。對此,“體育八條”提出剛性的時間要求、內容要求、活動要求和監管要求,旨在破解學生體質健康有待提升和學校體育工作實效性不足的問題。

(三)效果導向:助力學校體育和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了高效、有序推進學校體育改革,“體育八條”構建了“上下銜接、自下而上、多方協同、內外溝通”的學校體育政策體系,提高以體育人實效。“上下銜接”是指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與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政策上下一體,確保與國家政策無縫對接;“自下而上”是指體育改革措施是對各區、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的提煉,突出指導性與實效性,便于各區和各學校組織實施;“多方協同”是指北京市教委與市體育局相互協調、相向而行,齊心協力推動學校體育改革;“內外溝通”是指讓家庭、社會、學校等更多的支持要素參與到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事業中來發揮積極作用。

二、新時代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工作改革的推進策略

(一)以身心健康為核心,夯實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基礎性

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與基礎,這就要求學校教育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安排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以關心學生健康、保護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健康為主旨,避免以犧牲學生健康為代價換取暫時的“好成績”。要求學校樹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觀,堅持五育并舉夯實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根基。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通過多種途徑將身心健康融入學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構建運動、衛生、心理、營養為一體的“大健康”教育格局。

一是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健康教育教學資源庫。圍繞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運動健康、心理健康、營養健康等開展健康教育,加強生命安全教育。

二是設置不同學段身心健康課程內容和實踐活動。小學階段側重于認識自我、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習慣養成等;初中階段側重于認識和適應青春期身心變化、掌握學習方法等;高中階段側重于調節學業情緒、開展生涯規劃、提高抗壓能力等。

三是精準支撐學生健康成長。完善學生成長檔案制度,全面記錄學生身心發展、學業表現、興趣特長、成長歷程等情況,加強學生發展情況跟蹤分析,定期向家長反饋,提供個性化發展建議。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試點設立“成長導師”。結合成長檔案,對需要給予引導的學生制訂支持方案,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

四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學生身心健康監測平臺,綜合分析學生每日運動時長、運動負荷和營養膳食等情況,為學生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二)以考核評價為導向,激發學校體育工作改革自覺性

202112月,《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發布,旨在以評價改革扭轉應試教育傾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一是擴大現場考試內容供給,綜合施策盤活體育教學。現場考核項目由原來的8項增至22項,考試類別增至為四類,即“身體素質Ⅰ類、Ⅱ類”,“運動技能Ⅰ類、Ⅱ類”,涵蓋田徑、體操、球類、武術、游泳五項專項運動技能。同時,采用“必考”+“選考”的方式,既體現了中考體育的規定性,又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引導體育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四類項目中的考核內容分配到79年級的教學計劃中,最大限度擴大學生的學習覆蓋面。

二是強調過程性考核,破解國家學生體質健康考核難題。過程性考試是指在四年級、六年級、八年級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以及在八年級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考核。把考核評價的對象延伸至小學階段是北京的首創,旨在強調過程積累,使學生循序漸進達到國家基本健康標準。

(三)以課程實施為關鍵,提高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系統性

一是構建具有北京特色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將體育與健康納入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綜合改革統籌謀劃,促進“五育”學科課程融合發展、協同育人。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構建“小學重基礎、初中多樣化、高中強專項”的學段銜接、貫通培養的一體化課程內容體系。各區各學校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細則,不斷提高課程的針對性、有效性,逐步構建目標明確、分級管理、學段銜接、內容豐富、保障健全的課程體系。

二是系統規劃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一體化設計活動內容。鼓勵各學校合理規劃面向全體學生參與的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嚴格落實體育課時要求,以及課間15分鐘、上下午各30分鐘的大課間時間要求。整體設計體育課、小課間、大課間、課后服務等活動內容,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質量。體育課精選教材內容,從學生長期學習運動技能角度制訂各級各類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必須包括“三大球”項目。大課間活動聚焦集體跑步和特色活動,有效利用學校場地資源,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和身體素質。小課間創編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游戲,增強課間活動的趣味性與吸引力。課后服務注重內容多元化,采用“外出培養、送培進校”的方式提升體育服務水平,組織學生開展球類、跳繩、踢毽、拔河、跳竹竿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飛盤等新興運動。

三是打造課內課間、校內校外一體化育人新樣態。北京市教委對課間15分鐘的功能界定為“自主游戲、自在休憩、自然交往”,課上與課間在育人上應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需要進行一體化構建。例如,將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球類運動等課程內容進行游戲化處理,降低難度、增強趣味,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與課間活動的互補性,使課間成為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快樂時光。“體育課外作業”是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和“第二課堂”,體育課外作業要凸顯“簡單、有趣、有效”的特點,設置親子互動型、趣味競賽型和同伴互助型作業,通過體育鍛煉養成積極主動鍛煉的習慣,奠定終身體育意識。鼓勵學校與相關社會組織合作,開展體育社團、課后服務和運動隊訓練,支持引入社會體育組織進校園。目前,各區存在兩種運行模式,一種是開展體育校本課程、專項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活動,另一種是開展校內延時體育課后服務,以“基礎班+特色班”模式開展課后服務,提供多項體育課程供學生選擇。

(四)以體育競賽為抓手,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參與性

體育賽事體系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具有突出的“杠桿”作用,要回歸“參與是起點、競技是平臺、育人是目標”的學校體育競賽本質。

一是堅持普適性原則,構建全員參與的競賽體系。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賽事,實現學校體育賽事的常態化,讓學生“日日有比賽、周周有競賽、月月有擂臺、人人都參與”。

二是劃分不同競賽層級,滿足學生多元需求。學校積極響應市級與區級號召,組織和承辦各級各類比賽,實現“校—區—市”三級體育競賽組織有機銜接。如北京景山學校根據課上—課間—課后一體化推進的理念,構建了“三階一面”的學校體育競賽格局。

三是重點推進三大球班級聯賽。班級賽以年級為單位,通過趣味賽、對抗賽等形式,增強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班級、年級的凝聚力。如和平里第一小學是籃球特色校,學校按年級設置了籃球聯賽、班級單挑王、班級投籃王、班級技巧王、年級單挑王、年級投籃王、花式籃球、籃球技巧游戲賽等“小籃球歡樂季”活動,營造學校籃球文化氛圍。

(五)以協同聯動為保障,增強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實效性

一是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形成共促學生身心健康的合力。加強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家庭指導,通過開展親子活動、開設家長課堂等方式,廣泛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為家長提供中小學生體育鍛煉指導服務,進一步增加學生家庭體育鍛煉時間。“北京教科院體育教研”小程序設置“運動處方”“義教考評”“精彩活動”等8個板塊資源,涵蓋考試政策解讀、體能練習、鍛煉指導等內容,賦能家長開展家校共育。

二是構建體育教育共同體,教研聯動推進區域學校體育改革。通過“全域教研”工作模式推動全市實施體育教師素養提升工程。一方面,組織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考核,集中檢驗體育教師在“精設計、會講解、能示范、善啟發、常鼓勵、勤反思”等六個方面的能力水平;部署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培訓與展示活動,實現教師在素養功、課程功、學生功、教學功、評價功和數字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圍繞“體育教學改革及評價和課程體系構建”開展系列研究,強化市級教研統籌,區級教研和校本教研落實,構建“政府統籌—高校支撐—中小學實施”的大中小一體化學校體育工作模式,通過整合高校資源、優化課程體系和強化師資協同等方式,深入研究新時代體育教育教學規律。如首都體育學院為結對小學開發籃球、旱地冰球等專項教材,協助中小學打造特色體育品牌,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和體育特長。

近年來,北京市學校體育改革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新的體育教育觀念逐步形成,教學實踐發生積極變化。在深入推進新時代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改革的過程中,應堅守學校體育“以體育人”主陣地的重要作用,嚴守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底線,著力解決共育機制作用缺失、學科應試問題突出、學校體育工作評價體系不健全、學段課程銜接不暢等難題。為此,學校體育工作應做到從“被動體育”轉向“主動體育”,從“單一評價”轉向“綜合評價”,從“孤軍奮戰”轉向“家校社聯動”,充分發揮學校體育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邁向高質量的新階段,全方位構建首都學校體育的新生態。

馮洪榮 樊偉 作者馮洪榮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樊偉系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人民教育》2025年第7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合集|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蜜桃导航一精品导航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