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曹曦 通訊員 趙琳琳)近日,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簡稱“哈工程”)研發的國內首個船海學科教育專有大模型——“興海”大模型,在國家高教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
“興海”教育專有大模型以DeepSeek、文心一言、Kimi三大模型作為支撐。大模型由哈工程與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等共建,共享實船試驗、虛擬仿真試驗數據,涵蓋3萬多個行業知識點,近5000型船舶試驗數據,4000余條行業崗位分析數據,20門以上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核心課,50多部船海專業教材等船舶行業海量的數據資源,貫穿基礎層、專業層、學科層、應用層四個層級。大模型面向學生、教師及社會用戶,將船海行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拓展了從學到研的學習空間,促進了從教到創的轉型升級,建立了涵蓋AI專業課程學習、虛擬仿真實踐、物理仿真預報、船舶性能智能預測、船舶智能設計、學科崗位分析等功能的一站式教育平臺,為培養未來船海領域領軍人才提供重要支撐。
基礎層面向學生,建立了涵蓋《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強度》等20余門AI專業課程的課程群,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專業知識獲取的工具。基礎層的課程群偏向基礎理論學習,通過文字、視頻、思維導圖等為學生提供課程資源。
“整個操作過程,3D全彩動畫效果,就像在海上進行真實的操控作業,每個步驟都清晰可見。”哈工程2023級碩士研究生趙然說。專業層通過建立虛擬仿真等體系化專業能力培養模塊,提升學生專業認知和實踐創新能力。
學科層,設有學科方向圖譜、崗位分析、專業學科調研等模塊,為教師探索教學改革創新提供支撐。大模型項目負責人倪寶玉介紹,大模型深度挖掘船海行業崗位訴求背后所需的學生專業知識體系和能力素養,促進了船海企業需求和專業教育人才培養融合貫通。
應用層,設置船舶智能設計、船舶性能智能預報、創造性思維模塊,為船海領域的從業人員提供操作性強、實用性高的應用功能。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丁軍表示,在船舶性能智能預報模塊中,由于物理信息神經網絡技術的應用,以往需要一周甚至一個月測算出的數據,大模型可以實現毫秒級實時智能預報船舶流體與結構性能。
近年來,哈工程以數字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利用AI賦能船海學科新的內涵,聯動船海領域企業、行業高校和國際高校共建“興海”教育專有大模型,為培養船海學科領軍人才貢獻哈工程智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