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畢業季的蟬鳴漸起,莘莘學子即將告別校園邁向職場。四川大學(以下簡稱“川大”)法學院2025屆碩士畢業生馬曉梅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涼山州開啟人生新階段?!霸谀感!阶鎳钚枰牡胤饺ァ奶栒倮铮艺业搅巳松鴺恕!边@位年輕學子的抉擇,是川大近年來推動畢業生基層就業的生動縮影。
事實上,像馬曉梅這樣的選擇并非偶然。在川大,基層就業的價值引導早已融入育人全周期。新生踏入校門,便通過入學教育生涯規劃板塊與生涯規劃手冊,初步了解基層就業。大學期間,職業規劃課上的政策解讀、形勢與政策課中的西部發展案例,都讓“面向基層、服務社會” 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更有優秀基層就業校友分享會,發揮榜樣示范、朋輩引領作用。
川大一些學院亦發揮學科優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如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小馬過河”工作坊就業能力提升培訓中浸潤思政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勞動中實現人生價值。
選調生作為基層就業的一種特殊形式,被川大納入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引導方向。川大黨委副書記劉曉虎介紹,學校踐行“早發現、早培育、全程跟蹤、全程關愛”的工作理念,在機制保障、教育引導、選拔培訓、激勵關心等方面下功夫,還與“青馬工程”相結合,并發揮學院黨組織在基層就業工作中的選拔培養和審核把關作用。
“基層工作既需赤誠熱忱,更要具備‘能為基層解難題’的本領。”劉曉虎的觀點在馬曉梅身上得到印證。讀研期間,她在學校和學院的鼓勵下前往法律援助中心實習,運用法學專業知識為群眾解讀政策、化解矛盾,由此也堅定了她通過定向選調考試、回涼山州就業的選擇。
如何把基層就業的結果導向轉變為人才培養的過程導向,讓學生“愿意去”且“干得好”?劉曉虎表示,一方面,川大通過校院兩級共同發掘優秀學生骨干,吸納優秀黨員學生參與學院黨建工作,鍛煉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學校每年選送優秀學生到基層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習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工作能力與服務意識。
在川大,部分學院還將課程內容與一線企業的技術需求相對接。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2024屆碩士畢業生王佳樂正是憑借課堂研討中積累的“燃燒參數優化”方案,通過面試,成功簽約西部能源企業。“學術研討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讓課本知識真正轉化為服務基層的‘金鑰匙’。”王佳樂感慨道。
在南疆阿勒瑪勒克村,川大邊疆政治學專業畢業生鄧紅梅的故事還在續寫。2021年,她為了解決37位孤寡老人10余年的撫恤難題,往返相關部門20余次,最終促成政策落地。“當母校授予我‘感動川大’年度人物榮譽稱號的時候,我深刻理解了‘全程關愛’的深意。”鄧紅梅口中的“關愛”,正是川大建立的校地協同機制:校領導帶隊赴基層回訪,深化校地合作,加強與地方組織部門的聯系,助力基層就業畢業生成長發展。
這種長效支持讓扎根成為可能。數據顯示,川大2020至2024年畢業生服務西部地區建設的比例保持在65%左右。近5年來,畢業生成功考取了30個省(區、市)的定向選調,近3600位選調生在基層、西部等地躬身實踐、建功立業。
仲夏的川大江安校區校園,馬曉梅正在整理離校行囊,對即將啟程的路途充滿期待?!班嚰t梅學姐的故事告訴我,基層不是遠方的模糊概念,而是可以用雙腳丈量、用雙手改變的土地?!闭珩R曉梅在筆記本上的自勉:“把人生答卷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無數川大校友和學生正以行動詮釋這句話的分量,讓青春在基層綻放出明亮的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陳朝和 通訊員 王浚錄)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