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時真有點慌?!被貞浧饍赡昵俺醯胶幽鲜¢_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的日子,來自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新生代教師田錚記憶猶新,“教學經驗不足、管班經驗不夠,感覺渾身是勁卻不知往哪使?!?/p>
和田錚一樣,隨著城鄉接合部新建校涌現,大批90后、00后新生代教師涌入,如何快速適應、站穩講臺,成為他們和新建校、鄉村校共同的痛點。
城鄉新建校教師培養力量薄弱,光靠傳統的“輸血式”幫扶難以為繼。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校長孫永杰敏銳地看到了問題核心,“城鄉新生代教師就像待澆灌的禾苗,關鍵是要找到讓他們根系相連的土壤——打破城鄉壁壘,一體納入學校管理,和學?,F有教師混編在集團各校區各段組開展為期1—3年的‘共生’培養,再返回原學校,定能在文化互鑒、資源共享、能力互補中共行共進。”
理念如何落地?第一步就是徹底打破身份隔閡。
“報到第一天,學校就把我和集團的老師編在一個年級組、分在一個辦公室。”來自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教師張華斌說,“一起備課,一起教研,一起參加活動排練,那種你是本校、我是外校的標簽根本不存在?!?/p>
壁壘打破了,如何系統培養?學校為這批混編的“新生力量”量身打造了為期1—3年的“育苗·適應期→蹲苗·成長期→插秧·成熟期”“三階孵化”培養體系。
“頭一年最難熬,教學技能生疏,職業認同也搖擺?!辈簧傩律處熒钣懈杏|。因此,學校特別重視師德建設與基本功錘煉,以“1+5”的方式涵養師德師風:“1”即講好“師德第一課”“開學第一講”;“5”即在與教育家、教書育人楷模、身邊榜樣等對話,立起教育情懷的“風向標”。
除此之外,學校推行“7個1”基礎工程,即通過一日一練字等,幫助教師快速提升基本素養?!懊恐芏恼故菊n更是痛并快樂著,全組老師幫你磨課,校區名師現場點評,帶你駛入快車道。”青年教師趙麗影說。
進入第二年“蹲苗”,培養更聚焦專業深度和職業幸福感。針對城鄉新生代教師入職2年的“夯實成長期”,學校對混編在各校區的城鄉新生代教師進行分校區月度、期末評價,并構建跨校區同學科的“教學研一體化”培養。
經過前兩階段的淬煉,進入“成熟期”的教師開始發揮輻射作用。他們積極參與“同課異構”“送教下鄉”“云間讀書會”等活動,并帶著積累的經驗、精品課例和深刻反思,返回原校繼續引領?!俺鞘兄腔鄯床膏l村,鄉村的實踐經驗和獨特視角又滋養著城市教育,形成雙向賦能、生生不息的美好共生體。”學校副校長汪莉芳談到。
以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祥符校區為例,在集團校的幫扶下,該校從建校初期17名教師、202名學生發展為如今的116名教師、2000余名學生,成為區域領航小學。其中,2名教師獲省優質課一等獎,70余名教師在市區級優質課比賽、教師素養大賽、基本功大賽中取得佳績。
“育苗時根脈相牽,成蔭后溫暖反哺,這就是城鄉新生代教師一體化共生培養的意義。讓整片教育沃土都活起來了!”望著互教互學、如切如磋的年輕教師,孫永杰感慨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龐珂 通訊員 程振華)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