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發揚學術報國優良傳統 開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新局面

發布時間:2025-08-07 作者:?云南大學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20234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云南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中勉勵云南大學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學校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入選教育部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改革試點為契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學校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著力發揚學術報國優良傳統,不斷開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新局面。

樹立學術報國理想,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學術基礎

云南大學從創建至今,不斷開拓進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同頻共振,堅守從實求知”“學術報國精神,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世紀30年代,面對中國西南邊疆危機,學校明確提出民族學學科的發展宗旨在于救國之圖1938年,顧頡剛在云南大學任教期間,寫就《中華民族是一個》一文,提出凡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抵御日本分裂中國的企圖。1939年,學校成立社會學系,著力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實地調查和民族學中國化,積極推動學術研究救亡圖存。

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全國民族識別和民族大調查的工作,推進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助力云南各民族進一步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1999年起,學校組織開展了跨世紀云南少數民族村寨調查,綜合呈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云南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取得的成就。自2003年起,該項目擴展為新世紀中國少數民族調查,為國家制定、完善民族政策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材料和科學數據支撐。

2019年,云南大學牽頭聯合廣西民族大學、西藏大學、、延邊大學等多家單位組成中國邊疆地區民族調查聯盟,組織實施了中國邊疆地區民族社會發展調查,建立了一套關于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華民族認同的特色數據庫。2022年,云南大學啟動中國鄉村社會大調查,整合國內10余所高校800多名師生赴42個縣(市、區)、348個行政村、696個自然村和9048個家庭,進行混合數據收集與實地調查,為邊疆民族地區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和科學決策依據。

一代代云大人的艱苦奮斗,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也奠定了云南大學從實求知”“學術報國的優良學術傳統。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建設

云南大學先后制定了學?!惰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計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學校創建方案》等,扎實推進云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建設,并于2024年獲批云南省首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

全面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一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調整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通過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組織專題讀書會和舉辦學術講座的方式,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貫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學校在全校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不斷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群建設與教學,開設14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類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和相關專業課程,積極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深化國家級精品課程中華民族文化概論課程建設,打造省級一流課程中華民族發展史綱”“中華民族風俗文化等課程。二是選取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著作和學術論文,組織專題讀書會,開展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領悟。

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學術研究。一方面,基于云南省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重大事件,開展實證研究和民族學理論創新研究,不斷豐富中國特色民族學理論,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體制機制等理論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應有理論貢獻。近年來,出版西南研究叢書”“邊疆研究叢書等多部叢書,以及《論重建民族學》《大湄公河次區域社會經濟地圖集》等120余部有影響力的著作。學校教師在《民族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400余篇論文?!豆蚕砀辉#簽戜亓饔蚩缇趁褡迕撠殰p貧實踐》《瀾湄國家共同脫貧致富故事匯》等著作作為我國外交禮物被贈予相關國家。

另一方面,著力打造學術團隊,為國家戰略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學校目前有13位教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領域擔任國家級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人獲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團隊項目,2人獲其他部委重點研究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其他省部級項目160余項。相關研究獲多項省部級獎項。同時,學校獲批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創新與民族工作實踐省級創新團隊,入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信息直報點,提交110余份報告,被相關部門采納。

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良好氛圍。第一,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文化資源。按照學科+館庫的思路,建立云南大學民族學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集中展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就;建成影視人類學綜合數據庫,組織師生拍攝1600余部民族文化影片,積累時長達4000余小時的影視素材,其中有8部影片在國內外電影節獲獎、15部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第二,構建人才培養全過程型師生學習共同體,組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讀書會。2023年出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典書目導讀》教輔材料,推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典流傳》系列短視頻,讓全社會共享閱讀成果。

第三,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長效機制。利用班會,基層黨、團活動,持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活動。組建民族文化藝術社團、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隊等學生社團,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

建強基地平臺,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品牌。一是搭建16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教學基地,設立14個田野調查和實踐教學基地,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等聯合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教學基地,組織師生深入民族地區開展調查研究,深化學生對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認識理解。

二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進基層、走進社區、走進村寨,通過組織民族團結進步專題宣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形式,幫助學生有效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實踐。學校理解中國育人品牌活動獲評3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項目、5項云南省思政類工作獎項、1項云南省一流本科課程社會實踐類獎項。

三是打造中國民族邊疆新型智庫。按照走出校門建智庫,深入一線建智庫,問題導向建智庫,開放協同建智庫的思路,建成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設立的首批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國家民族教育教材與管理政策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智庫平臺。

四是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層論壇等,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話語體系構建和工作方式創新,努力打造集理論創新、成果宣傳、合作交流為一體的智庫論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

強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做好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改革試點工作

下一步,云南大學將進一步圍繞以下重點抓好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改革試點工作的貫徹落實:

抓好云南省大中小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大調研。以問題為導向,對全省30所本科院校、100所中小學幼兒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情況開展專項調研,及時調整完善試點任務清單,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準。

組織編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指導手冊。牽頭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下設匯集省內外各學段知名專家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家委員會,研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大中小幼一體化云南大學行動方案》和各學段課程的教學質量標準、教學大綱等,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指導手冊。

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氛圍,創建社會實踐活動品牌。充分利用云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設計校園行”“昆明行”“云南行”“邊疆行”4條特色實踐路線。實施鑄牢共同體·青年西南行實踐計劃,開展 理解中國系列活動,設立民族地區社會調查、田野調查學生項目,讓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啟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教改項目申報及優秀教育教研教改論文、優秀案例征集工作,遴選師生團隊深入地州開展調研服務彩云南,同心共筑中國夢國情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制作鑄在我云·學行篇系列視頻。

搭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數字平臺。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網絡學院,共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優質課程、案例,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分層分類實施、互動體驗強化等方式,推廣具有廣泛參與性和持久影響力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經典活動。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主題教室和線上民族文化博物館,通過各族學生跨區域同上一堂課”“同讀一本書”“同唱一首歌”“同游一個館活動,增強場景式、沉浸式、交互式學習體驗,跨越時空界限感知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

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骨干教師選育機制。選拔一批政治素養高、教學能力強的大中小幼優秀教師,配備專門指導教師、配套優質資源、制定個性化成長計劃。按照強化教學創新力、提升學科融合力、形成教育影響力策略,培育一批把課講好、講活、講透、講深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金師。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成效納入教師評價體系,形成大中小幼一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評價體系。

責任編輯:單笑斐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99|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二三区入口|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精品人妻潮喷久久久又裸又黄 |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97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