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5年深圳市南山區中小學生校園足球錦標賽在法蘭克福(深圳南山)足球訓練中心落下帷幕。這場比賽以98支參賽隊伍、229場激烈角逐、1560名青少年球員的規模,勾勒出南山校園足球的蓬勃圖景。從校園普及課程到專業青訓體系,從科技賦能訓練到文化浸潤成長,南山區正書寫著校園足球教育的創新答卷。
南山區中小學生校園足球錦標賽(簡稱“南山校超”)的前身為南山區中小學足球錦標賽,是南山區校園足球長期開展的重要賽事,已舉辦了6屆。今年是賽事升級為“南山校超”IP的第1年。“南山校超”在賽事規模上進行了全面升級,讓全區每一所中小學校都參與進來。
本次賽事引入了AI視頻分析系統,通過多角度攝像頭實時捕捉球員動作,自動生成技術統計報告。“過去教練要花數小時回看錄像,現在AI能精準識別傳球成功率、跑動距離等18項數據。”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德體衛藝部副部長、體育教研員鄭含斌介紹,賽事生成的“球員成長數字檔案”,已成為南山區“U系列”青訓隊開展選才、訓練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賽事層面,更融入了南山區多所中小學校的日常足球訓練中。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文華學校引入的AI數字管理平臺,已積累近2600個訓練視頻。“過去憑經驗指導,現在靠數據說話。”文華學校校長鐘穎表示,專業教練借助AI數字管理平臺,更加精準地分析球員射門角度、傳球力度等數據,為每位隊員定制訓練方案。
以球育人,促體教融合,讓南山學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是南山開展校園足球的重要目標。在南山區教育局積極倡導下,很多學校趁著深圳“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東風,將足球納入日常教學體系。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一小探索出“三級訓練體系”。學校面向一至三年級學生開設足球普及課程,每周固定安排1節足球課。學校面向四至六年級學生設立分項選修課。200余名學生組建了10支校隊,他們在每個上學日的早晨和晚上,各進行1.5小時的專業訓練。校隊中的精英隊員還參與周末的區校聯賽,不斷提升競技水平。
育才一小校長徐秋紅介紹,學校通過“班班有隊、人人參與”的班級聯賽模式,全校60個班級組建了92支隊伍,男女足同場競技。為期兩個月的班級聯賽,讓學校更多孩子踏上了綠茵場。正如育才一小男足隊員曾際洲所說:“足球的魅力就在于‘不到終場哨響,誰都不知道勝負’,每次進球的喜悅我都記得,這就是我堅定選擇足球的原因。”
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在足球教育方面也同樣采用了分層設計。學校構建了“小學啟蒙—初中校隊—高中特長生”的路徑。很多學生通過12年的足球教育與訓練,以足球特長生的身份拿到高等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學校八年級學生沈劼一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國家少年隊選拔集訓營里的隊員。沈劼一正在努力訓練,力爭在明年沖進U15國家少年隊。
近年來,南山區委、區政府積極推動校園足球的建設和發展,南山區教育局將“深化與法蘭克福足球俱樂部合作,建設‘校園足球’全國高地,提升學生體育素養”寫入區教育系統的“十四五”規劃。2021年6月,法蘭克福足球俱樂部與南山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年3月,南山區教育局、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共同牽頭成立南山區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整合資源。
合作結碩果,2024年,南外集團小學足球隊獲得廣東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今年,南外高中精英隊獲得深圳市青少年足球精英聯賽冠軍(U17組)。
足球在南山區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區內很多學校積極探索“足球+”融合教育模式。其中文華學校開展的“足球+學科”融合課程,就取得明顯成效。在數學課上,學生運用幾何知識精確計算射門角度與概率;英語角中,學生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比賽解說;美術課上,學生發揮創意,設計隊徽與文化衫。育才一小則將足球與德育緊密結合,開展“足球手拉手”活動,引導本校學生將足球器材送進鄉村學校。學校通過比賽、跨校教研、送器材等方式,幫助多所欠發達地區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藍琳琳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