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偉燁 張宗營 王楠)“導師常常告誡我們,要不忘強農興農初心、牢記鄉村振興使命,努力將‘創新果’轉化為農民的‘致富果’,讓中國人吃上更優質的水果。”近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金獎項目《新蘋契合——馴化新品種撐起致富傘》團隊負責人鄒琦博士的話,道出了山東農業大學的育人初心。
山東農大依托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果樹學國家重點學科等國家級平臺,歷經20余年的探索,創建了以“從產業中來,再回到產業中去”的“五個堅持”研究生產業課題體系為核心、以研究生前沿課程體系和多元化評價體系為保障的園藝高層次人才培養新模式。
堅持將產業問題作為研究生“課題”,破解論文選題與產業需求脫節的困境。“通過對近20年研究生論文的研究熱點數據分析,顯示出研究生論文在選題方面側重基礎研究,呈現出論文選題不‘接地氣’的問題,論文選題與產業發展需求契合度不夠。”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山東農大鼓勵研究生結合導師研究方向,從產業問題中提煉科學問題,并依托學校開展的大調研活動和鄉村振興驛站建設等工作,組織研究生深入園藝主產區開展調研,了解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和發展需求,進而總結凝練產業背后的科學問題,以此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優青等,作為研究生課題。
如何堅持以科研促教學?“把科研資源轉化為研究生的‘試材’和本科生的‘教材’。”這句話在山東農大廣為流傳。一直以來,學校堅持“教學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學”的理念,創建了園藝學科研究生“能進、能看、能學、能做”的校內外教學科研基地,以及基層科技人員和廣大果農“能進、能看、能學”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基地。同時,將保存的新品種、新種質、新品系等各類科研資源轉化為研究生“試材”。
在堅持理論與技術創新并重方面,學校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指導研究生聚焦國際科技前沿,圍繞“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特別是在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前,首先根據發明專利申報的新穎性要求,依據相關數據申報發明專利,把理論成果轉化為能解決產業問題的發明專利技術。
堅持“本碩博”三位一體,全面提升研究生綜合素質。“學校鼓勵研究生作為團隊負責人,帶領本科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既夯實了學生專業知識,也全面提升了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農大充分發揮研究生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科研經驗,通過博士生指導碩士生、碩士生指導本科生的方式,實現了園藝學科各學歷層次間的有效銜接與協同發展,確保他們在科研實踐中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實驗方法和技巧。
堅持科產教融合,搭建研究生服務產業新橋梁。山東農大鼓勵園藝學科研究生“從產業中來,再回到產業中去”,指導研究生把產業問題背后的科學問題作為研究課題,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把理論成果轉化為解決產業問題的發明專利技術。學校通過集成示范和技術培訓的方式,讓園藝學科研究生把新技術、新理念傳授給農民,同時積極引導研究生把復雜的理論和技術成果簡單化,撰寫農民和基層農技人員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科普文章。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