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以虔誠之心對待教育以敬畏之心對待生命

發布時間:2025-09-11 作者:秦春娟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二十余載扎根寧夏鄉村學校,秦春娟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內涵。她以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照亮無數農村孩子的未來;以躬耕堅守的執著信念,在貧瘠土地拓出教育綠洲;更以啟智潤心的教育智慧,于“小學科”中架起通向世界的橋梁。教育家精神在她身上體現為:在艱苦而又平凡的堅守中,成就有溫度、有力量的生命教育。

站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良田中學的操場上,望著遠處連綿的賀蘭山影,二十余載光陰仿佛在晨風中舒展。作為一名扎根鄉村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自問:教育家精神究竟是什么?是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懷,還是柏拉圖“教育乃心靈轉向”的哲學思辨?20余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教育家精神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每一堂課、每一次談心、每一個教育瞬間的具體行動。它體現在對教育事業的絕對忠誠中,蘊藏在對學生成長的深切期待里,閃耀在突破困境追求卓越的執著中。

初心如磐:在貧瘠土地上播撒教育的種子

2004年9月,當我第一次踏入良田中學的校門,腳下的黃土與遠處移民吊莊的土坯房,構成了我對這所學校的最初印象。作為寧夏南部山區移民的子女,這里的孩子眼中既有對知識的渴望,又藏著對未來的迷茫。家長們攥著我的手反復叮囑:“秦老師,娃就交給你了。”那粗糙手掌里的溫度,成了我堅守至今的動力源泉。

用愛架起心靈的橋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是我當班主任時最深刻的體悟。

那些年,我養成了“早七晚九”的作息。清晨陪學生晨讀,課間和他們一起游戲,傍晚在宿舍檢查內務。記得2015屆有個學生田某,初一入學時黑黑瘦瘦,鼻涕總掛在臉上,上課愛走神,下課卻敢爬樹掏鳥窩。家訪時他父母說:“讀幾年書就去打工,家里3個娃,供不起。”我摸著孩子的頭說:“知識能讓你腳下的路變寬,想不想試試?”

從那天起,我成了田某的“專屬監督員”。上課故意多提問他,讓他無法走神;放學后把他留下,逐題講解錯題;周末拉著他一起整理筆記。有次他數學考了全班第一,偷偷塞給我一把炒瓜子,說:“秦老師,我媽種的,可甜了。”那把帶著泥土氣息的瓜子,比任何獎勵都珍貴。后來,他考入復旦大學,他來與我告別時,我用一個月工資買了臺筆記本電腦,他紅著眼眶說:“秦媽,我會成為醫生,回來幫咱老鄉。”如今他在上海某醫院實習,每次視頻都要說:“是您讓我知道,農村娃也能有大夢想。”

這樣的故事,在20年里不斷上演。

用堅守回應時代的召喚。這些年,因為突出的帶班成績,我收到了一些城區中學的邀約,我看著墻上學生們獲得的競賽獎狀,想起孩子們第一次考上重點高中時全家的歡騰。最終婉拒了,“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有人為他們指路”。

有人說我傻,放著城里的好條件不要。可他們不懂,當你親眼見過一個孩子因為教育改變命運,見過一個家庭因為孩子的成功而煥發新生,就會明白:教育者的價值,不在于所處的位置,而在于所照亮的范圍。良田鎮的移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我留在這里,不是犧牲,而是選擇——選擇成為他們夢想的見證者與助力者。

20年來,我送走了4屆畢業生,看著他們走進高中、大學,成為教師、醫生、警察、軍官、工程師……每當有人問我“后悔嗎?”我總會想起初到學校時,一位老教師說的話:“教育就像種莊稼,春播秋收急不得,你得等得起,更得守得住。”這份堅守,或許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最樸素的底色。

匠心育人:在“小學科”里開拓大天地

在數字時代,信息技術不僅是知識,更是打開世界的鑰匙。20年來,我始終堅信:農村孩子不該輸在數字起跑線上。

讓科技之光照進鄉村課堂。2004年的良田中學,只有5臺老舊電腦,連基本的辦公需求都難以滿足。我看著學生們路過電腦房時好奇的眼神,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讓他們用上電腦。2005年,農村遠程教育項目落地,學校建成第一間計算機教室,我成了全校第一位信息技術教師。第一次上課,孩子們摸著鍵盤的手都在抖,有個女生小聲問:“老師,電腦是不是很貴,不會弄壞了吧?”我蹲下來握著她的手說:“別怕,電腦就是工具,就像鋤頭是農民的工具一樣,越用才越順手。”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我自費買了一套積木機器人。課余時間,十幾個孩子圍在教室里拆裝,零件散落一地,卻沒人舍得弄壞一個。2010年,我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帶學生參加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有人說“城里孩子都難獲獎,咱農村娃別瞎折騰”,可我偏不信。

從年級里挑出5個對編程感興趣的學生,我們組成團隊。沒有教材,我就自己從網上找資料,打印出來訂成小冊子;沒有上課時間,我就利用午休和周末,把他們叫到教室輔導。最難的是講算法,那些抽象的邏輯關系,別說孩子,有時候我自己都得琢磨半天。有次講“遞歸”,講了3遍孩子們還是搖頭,我急得嘴上起泡,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想到可以用“套娃”來比喻——大娃里套二娃、二娃里套三娃,取出來的時候得從最小的開始,這不就是遞歸的邏輯嗎?第二天我趕緊買了套娃,拿著教具一講,孩子們一下子就懂了。

到了比賽報名的時候,每人需要交100元報名費,5個孩子就是500元。那會兒我工資不高,可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我沒猶豫,自己掏錢給他們報了名。備戰一年后,我們去參加比賽,5個孩子里,有4人獲自治區級獎項,其中1人拿了全國一等獎——當年寧夏只有兩個孩子獲此殊榮。回來的路上,孩子們在公交車上哭了,說:“老師,原來我們也能行!”那天我才明白,所謂差距,很多時候是被“不可能”的想法嚇出來的。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幫學生打破這種自我設限。看著孩子們胸前的獎牌,我忽然覺得:農村孩子的科技創新夢,從來都不該被地域限制。

在磨礪中追求教育的卓越。同事們稱我為上優質課的“釘子戶”,因為只要有比賽,我肯定報名。有人說:“都評上高級教師了,還折騰啥?”可我知道,每一次備課都是重新審視教學的機會。我最開心的不是獲得榮譽,而是找到更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

2013年,我牽頭成立“金鳳名師工作室”,后來又擔任自治區首批“鄉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這些年,工作室培養出十幾名市級骨干教師,輔導的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獎百余人次。有人問我秘訣是什么,我說:“把每個學生當成璞玉,把每堂課當成藝術品,教育的匠心就藏在這日復一日的打磨里。”柏拉圖說“教育乃心靈的轉向”,我深以為然——教師的匠心,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引導學生轉向愛、善與智慧的全面發展。

精神傳承:對教育家精神的當代詮釋

20年來,突出的教學業績也讓我獲得了一些榮譽,但我深知,真正的教育家精神,不在獎杯里,而在學生的成長中,在鄉村教育的改變里。回望來時路,我對教育家精神有了3點深刻的體悟:

教育家精神是“四有”標準的踐行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四有”標準是我20年教育生涯的燈塔。作為教師,我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良田中學,有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我不僅要教他們知識,更要幫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記得有個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我帶他參觀學校的機器人實驗室,告訴他:“游戲是別人編的,你想不想自己編一個?”后來他成為機器人競賽的種子選手,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更讓我確信:理想信念是在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自然生長出來的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四個引路人”的擔當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教師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四個引路人”的定位,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在鄉村學校,這種引領尤為重要。

從良田鎮走出去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又回到家鄉工作,他們的選擇,正是“奉獻祖國”的生動詮釋。我常對學生說:“走出大山不是為了逃離,而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既懂技術又有情懷、既見世面又戀故土的建設者。

在培養創新思維方面,我堅持“做中學”的理念。讓學生用編程制作家鄉地圖,用機器人模擬農業灌溉,這些看似簡單的實踐,其實是在播撒創新的種子。

教育家精神是鄉村教育的守望者。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短板,也是希望所在。20年的經歷讓我確信:改變鄉村教育,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需要的是日復一日的堅守與創新。

學生給村里的老人普及智能手機用法,教他們視頻通話、在線掛號,組織“數字助農”活動。這些看似與教學無關的事,其實是最好的生活教育。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知識能幫到鄉親,學習的意義就變得具體而真切。

如今,學校的計算機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學生們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走進”故宮、“參觀”航天基地,但我依然會鼓勵他們去田間地頭,告訴他們:“屏幕里有世界,泥土里有根基。”鄉村教育的獨特之處,就在于能讓學生同時擁有數字思維與鄉土情懷。

繼往開來:以教育初心照亮前行之路

20年前,我帶著“用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來到良田鎮;20年后,我依然走在這條路上。這些年,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喚醒;不是雕刻,而是生長。田某的轉變不是因為我講了多少道理,而是因為他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力量;學生們對科技的熱愛,不是因為設備有多先進,而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探索的樂趣。

真正的教育,應該像賀蘭山的陽光,平等地照耀每個孩子;像黃河的水,默默地滋養每塊土地。它不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著眼于長遠的成長;不在乎獎杯的多少,而關注心靈的豐盈。這或許就是教育家精神最核心的內涵——以虔誠之心對待教育,以敬畏之心對待生命。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常常想起那些清晨的校園——學生們在操場上晨讀,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臉上,像鍍了一層金邊。那是教育最美的模樣,也是我堅守的理由。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良田鎮的20年,我始終踐行著這句話。未來,我依然會做那個手持教育火炬的守望者,照亮農村孩子的前行之路,也照亮中國鄉村教育的未來。

(作者系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良田中學教師)

責任編輯:徐楊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91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 91原创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爽爽AV|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