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外文出版社外國專家回信中說,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介紹,讓世界更好認識新時代的中國,對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很有意義??倳浀幕匦?,再次強調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文明沖突論”給世界文明造成的消極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把握國內國際形勢,以中華文明具有彌合文明沖突的天然意愿與現實力量,創造性地提出了超越“文明沖突論”的新文明觀,為應對人類共同危機和挑戰作出了中國貢獻。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狹隘,彌合文明沖突。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彼趤喼尬拿鲗υ挻髸_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還指出:“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蔽拿鞯亩鄻有允钱斀袷澜缥拿鞯目陀^存在,是人類社會和文明自身的天然屬性,是由不同地域自然環境、生產方式、文化發展等因素形成的。文明只有多樣才多彩,只有多彩才絢爛。不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價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以包容促合作的發展理念,展現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作為大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攜手其他國家共同發展的博大胸懷。這為今天中國能夠以獨立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奠定了堅實根基。中國始終堅持以和而不同理念實現文明的包容和諧,力圖為人類應對危機提供良好的文明環境貢獻中國力量?!耙粠б宦贰背h正是貫徹了這種文明理念,進而超越了因不同種族、宗教、社會形態所產生的不同文明間的交流阻力。中華文明因五千年來不斷匯入多樣文明而發展壯大,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完成自身文明的新陳代謝。文明差異不但不是文明之“我”與文明之“他”的紛爭決裂之因,而恰恰是多元文明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之源。只有以文明包容的態度,才能平等看待其他文明的存在。中國秉持“求同存異”原則,始終堅持文明包容、文明多樣,反對以單一文明為標準衡量其他文明,彌合因文明沖突所造成的文明割裂。
以文明平等超越文明優越,營造對話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平等關系是不同文明間進行對話的重要前提,也是搭建對話平臺的重要保障。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實現文明的相互尊重和平等。長期以來,西方某些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將本國文明包裝成所謂“普世價值”,凌駕于他國文明之上,導致了文明沖突接連不斷。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中國堅持以文明平等為前提,為打破文明壁壘、超越文明沖突,搭建了一系列對話交流平臺。2019年5月,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及域外國家的2000余名代表參加大會開幕式和分論壇。2017年5月、2019年4月,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系列論壇進一步構建起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在具體實踐中,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體系,和發展中國家一道探索維護自身利益的合理途徑。這體現了中國真正履行大國使命,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積極作用。中國的這些努力,打破了西方某些國家自認為文明優越,實施文化霸權主義,用雙重標準審視別國文明及制度,強行裁剪他國文明并推行自身文明觀和價值觀的幻想,增強了中國文明觀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影響力。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構建文明共同家園?!拔拿鳑_突論”夸大了不同文明的競爭性,忽視了其共生性,這無疑加劇了文明隔閡,導致文明的封閉和孤立,阻礙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為避免文明隔閡,各國人民就要同心協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不同文明下的國家和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應對人類面對的危機與挑戰。中國始終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倡導交流互鑒的文明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和理論支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文明沖突論”和“利益共同體”的固有觀念,這種堅持多元文明和諧共存基礎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踐行了文明之間平等包容、交流互鑒,增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了解,避免因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而引發對立,為世界文明未來走向開辟了新思路。中國的文明觀在批判與反思“文明沖突論”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西方文化霸權理論的有效回應,超越了“文明沖突論”的狹隘與保守,推動著人類文明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站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十字路口,用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指明了正確路徑。通過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狹隘,彌合文明沖突,將中華文明系統思想、系統方法和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主題相融合,積極創造世界多元文明和諧共存的契機,促進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明進程健康發展。通過以文明平等超越文明優越,營造對話平臺,用實際行動超越“文明沖突論”的文明壟斷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選邊站,在搭建平等對話平臺中實現互利共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構建文明共同家園,中國在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傳統智慧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擔當時代重任,為推動人類文明和諧共生和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單位分別系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師范大學。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22B207]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2年09月08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