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

發布時間:2023-03-20 作者:馬宏偉 許燕轉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作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關鍵階段,要在加強基礎研究的基礎上,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地方高校作為與城市區域、工程企業、科技產業休戚與共的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產教融合是其重要的發展路徑。因此,地方高校要以“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方式,瞄準社會真問題,創設新課程,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

    深刻理解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時代定位

地方高校是科教興國、產教融合的重要力量,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服務國家戰略,擔負重大使命,在培養卓越工程師中充分發揮作用。

擔當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重大使命。地方高校要深刻理解,卓越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實現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力量,是推動產業革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更要深刻理解地方高校培養卓越工程師的主體地位和職責,立足“兩個大局”,緊緊瞄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需要,自覺肩負起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重大使命。

明確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核心戰略。地方高校要深刻把握卓越工程師的基本特質以及培養實施路徑,通過頂層設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方向。東莞理工學院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校內外多方共建的工作委員會,明確通專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推進“普通班—創新班—卓越班—拔尖班”的分類培養,將卓越工程師培養確立為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戰略。學校積極對接戰略性新興科技產業,全方位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改革。

    面向實際需求構建產教融合育人體系

學校通過對卓越工程師內涵和特質的深刻理解,建設與之相適應的育人體系,尤其從鑄牢工匠精神、轉變培養模式、再造培養平臺、重建培養課程等方面,踐行卓越人才培養。

鑄牢愛黨報國的工匠精神。學校自2021年起全面實施通識教育改革,以“科學素養、人文精神、家國情懷、實踐智慧”為人才培養目標,聚焦新工科人才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工程倫理,搭建由七大核心課程模塊、35個課程單元和10門精品課程組成的通識課程體系。加強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工程教育相融合,要求每個專業除了“工程倫理”“勞動教育”“金工實習”之外,至少開設3門核心課程來充分提升學生的工程師素養與工匠精神。

構建能力導向和實踐面向的培養模式。學校秉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理念,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聯合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社會資源,遵循綜合需求和能力增值、產教協同開發、資源共享和體系開放、多元評價和成果導向四大原則,轉變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人才供給不足、工程教育與工程能力培養脫節等突出問題,推進教學中能力導向和實踐面向的教學評價改革,完善以促進全面發展、知行合一為目標的評價制度。

再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育人平臺。學校瞄準地方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充分發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東省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而成的歷史機遇,先后通過與新型研發機構、行業龍頭企業、鎮街園區和國際名校等創新主體合作,建設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學院。將科教產教融合其中,教師教科研與企業急需相結合,學生實踐與產業急缺相融合,實現產學研的高度融合,精準對接急缺人才需求,切實打通校企協同培養工程科技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在此過程中,學校組建了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高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行業專家相結合,在豐富的工程技術案例中找到連接點,從而創設產教融合的整合資源。

重建體系化產教融合型課程群。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建立校企“產業—專業—課程”集群敏捷對接體系,重點開發了產教融合型課程群。該課程群是針對高校中學科壁壘、專業過細、科教產教脫離、資源單向、目標單一、偏重理論等一系列問題而提出的課程形式,目的是以解決一個實際的復合問題為導向,依照工程實際、產業需求進行配置,將原有多個產教融合型課程的知識面、專業內容、技術方法等按照應用邏輯重新設計規劃,形成人才培養與工程實踐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評價與多元評價對接、教學成效與產業成果對接的課程群落。

    優質資源賦能打造產教融合新生態

自2010年獲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以來,學校以卓越價值觀為引領,以區域科技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校內外優質社會教育資源為依托,打造“學科—專業—課程—教材、雙師—實踐基地—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人才”的雙鏈條產教融合新生態。

構建“學科—專業—課程—教材”教學鏈條。2018年,學校大學科技園入選“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2020年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名單。近三年來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教融合專業合作建設試點單位。學校著力建設產教融合型課程,其中校企聯合開發的項目化課程106門,編印或出版企業講義、教材59本,聯合開發工程型案例212項,聯合創新項目或研發項目69個,共建實驗室57個。在此基礎上,學校建設了11個產教融合型課程群(每個課程群均至少包含6門產教融合型子課程)。這些課程群圍繞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工業軟件、網絡安全、新一代通信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智慧能源、中子科學與技術等九大國家急需重點領域,以及安全應急與環保、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網絡與新媒體、法學、新師范、社會工作等七大學校特色領域,以文工交叉、理工交叉、文管交叉的學科交叉方式進行建設。

深拓“雙師—實踐基地—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鏈條。學校健全“校內學業導師+校外產業導師”的工程教育雙導師制,培養具有工程背景的專任教師,完善“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考核和聘用制度,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教學能力。近年來,學校聘請企業兼職教師100余名,“雙師雙能型”教師比例超過20.83%。學校在兩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基礎上,建設了11個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學院。通過現代產業學院引入產業行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持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和實踐新型教學模式。

2022年7月以來,學校發布《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實施方案》,實施緊缺人才培養“奮楫計劃”,面向2019級本科生和2020級研究生遴選1400余名學生,開設31個卓越工程師班。學校聚焦解決復雜工程(社會)問題核心素養能力,深度踐行培養“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國家培養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

通過產教融合育人體系建設,地方高校構筑了更好的共同體,可以秉持學術性與社會性、動態性與適應性、繼承性與創新性、系統性與突破性相結合的原則,強化需求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結合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結合自身的歷史積淀、優勢特色、現實條件和辦學的目標定位、人才資源、科研設施、服務社會能力等要素,為新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作出更有力的時代應答。

(作者馬宏偉系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許燕轉系東莞理工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文工交叉產業學院推進地方應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20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m.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国产精品91在线| 国产a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产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浪潮|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步兵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avtt天堂网久久精品|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